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茅奖IP如何“一鱼多吃”?专家热议《北上》的多渠道改编经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2:43:00    

“文学与艺术的双向赋能——茅奖IP《北上》的多渠道改编”专题研讨会日前在北京文联艺术工坊举行。本次研讨会是“文学京彩季·北京作家2025精品研推工程”第一期。

《北上》是著名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徐则臣创作的长篇小说,2018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小说以宏阔的艺术视野和杰出的叙事技巧,讲述了运河两岸的城池与人群、悲欢与梦想,展现了运河百年沧桑巨变。小说面世后引起行业内多方关注,开启了文学IP多渠道的改编之路。音乐剧《北上》、话剧《北上》、电视剧《北上》先后亮相,用不同艺术形式展现大运河文化的精神内核,带动沿线城市游客量激增,形成文化经济共振,成为茅奖IP改编的又一成功范例。

主创团队共话创作历程

研讨会上,各方主创团队分享了《北上》改编创作历程。话剧《北上》制作方代表、杭州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张媛坦言,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把30多万字的原著小说改编成2小时40分钟的舞台剧,如何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提炼精华。主创团队从叙事结构的转化、人物群像的舞台化、运河意象的视觉化、文化内核的舞台表达四个方面进行了改编,并在首演后持续修改打磨,努力推出一部精品力作。

话剧《北上》海报。

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人、音乐剧《北上》制作人秦鲁一介绍,这部作品是北京广播电视台独家出品的首部音乐剧。改编过程中,主创团队选择了晚清时期这条线索,将人物放在群体当中、放到时代当中、放到大运河的意象当中去呈现,保留了原著的主旨和灵魂。未来将在歌词文本、视觉呈现等方面打磨提升,打造音乐剧《北上》2.0版。

电视剧《北上》海报。

启蒙影业合伙人、电视剧《北上》总制片人张书维谈到,电视剧主创团队把握住原著“根”和“远方”两个内核,剧集的热播点燃了观众对京杭大运河的浓厚兴趣,为运河沿岸城市文旅发展赋能,这也充分证明文艺作品不仅能记录时代,更能激活文化认同,让运河的流动生命与当代精神同频共振。

推动文学向多种艺术形式转化

专家交流环节,文学、戏剧、音乐、电视等领域专家,以《北上》为案例,结合当前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文学IP多渠道改编的成功经验,并围绕如何发挥文学的母体作用、推动文学向多种艺术形式的转化提出了建议。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中国视协电视剧艺术专委会副会长戴清认为,纯文学是以优秀作家的深厚文化积淀为根基,饱含最真挚、最深沉的生命体验、审美表达和对时代社会的思考,是文艺创作原创力的大本营,要在尊重原著基础上进行改编。她认为,小说《北上》具有厚重感和历史感,而电视剧考虑到电视艺术特点和观众审美习惯,以青春叙事和生活实感贴近大众,将运河精神转化为情感共鸣,总体上是一部优秀的改编作品。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高级编辑刘琼认为,正是由于《北上》具有宏阔的历史时空、广博的文化内涵,才使得戏剧、音乐剧、电视剧的改编者能够从不同段落进入,重构文本,形成大运河书写的博览和图谱。

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认为,电视剧《北上》改变了小说原有的叙事结构,由当下回溯历史,将运河变成青春、爱情和奋斗之河,更加贴近当下观众,赋予《北上》更多的青春感和新时代气息,激起青年观众对原著的好奇、对运河和对运河人家命运的好奇,这是改编的成功之处。

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主任、教授黄凯认为,音乐剧《北上》在叙事结构、音乐设计、视觉呈现方面可圈可点,未来可在情节衔接、人物塑造、华彩段落打磨等方面持续提升。他呼吁,推动更多优秀文学作品向音乐剧转化。

一级编剧、中央戏剧学院国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林蔚然谈到,话剧《北上》聚焦运河上行走的一群人,展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爱恨情谊,在修改中建议梳理叙事线索、运用有效道具、突出几代人之间的相互呼应。她呼吁,文联充分发挥优势,建立与各文艺院团、艺术院校、出版社的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推送优秀文学作品,以文学为引领,推动各艺术门类多点开花、多元呈现。

作家、北京作协理事吕铮结合个人文学创作和影视改编的经历,对《北上》多渠道改编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鲜活的典型人物、纵横交错的时空背景、深厚的文化意蕴、与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融合是《北上》改编的优势。他认为,《北上》的改编提供了“一鱼多吃”的范例,不同艺术形式在保留鱼骨坚韧性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各取精华,分别烹饪,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演绎。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谈到,一次又一次不同艺术形式的改编,是一部作品走向经典的过程。无论是话剧、音乐剧,还是电视剧,如果能够唤起大家对原著小说的阅读兴趣,唤起大家对运河文化意义上的认识,甚至带动运河两岸的文旅发展,都是极好的事情,都对于《北上》作为中国当代原创文学经典化的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徐则臣谈到,一部作品不是作者写完就完成了,还需要读者去阅读,需要专家去阐释,需要不同的艺术形式去扩大其内涵和外延,所有这些才成就了最终的作品。他认为,音乐剧、话剧和电视剧,虽然做了不同的演绎,但都保留了原著的精神内核,同时又丰富了原著的阐释空间,其实都是在帮助《北上》这部小说继续成长。

“文学京彩季·北京作家精品研推工程”自2022年创立,旨在通过为优秀作家作品举办研讨会,挖掘北京文学潜能,推动北京文学精品化、经典化进程,打造发现精品、研究精品、推介精品的重要平台。截至目前,已举办21场研讨会,接下来将继续围绕热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开展专题研讨,培育北京作家中坚力量,促进北京文学创作向更高质量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路艳霞

相关文章

力破“儿女不孝”传闻,92岁游本昌回应入住养老院,计划进军短剧拍新济公系列

据国际在线文娱报道,凤凰网视频《君品谈》节目发布视频,92岁游本昌的出镜接受采访,回应自己为何选择入住养老院。他表示,入住养老院是追求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在养老院中每日做手指操、听故事、与伙伴们聊天玩球,保持积极生活的状态。在游本昌看来,人生就是不断地交换战场,这是他继续生活的方式,“人在哪儿,哪儿
2025-09-09 17:48:00

“一份热爱,一路同行” 嘀嗒出行11周年,与3.95亿同路人一起传递热爱力量

“从1个空座到1个微笑,热爱在一次次分享中发酵;从1次顺路到1份信任,热爱让路人成为同路人;从1份善意到1城温暖,热爱是写满故事的小红花”......成立11周年之际,嘀嗒出行发起了以“一份热爱,一路同行”主题互动,收获超2万条真诚留言。用户们细腻分享顺风同行中温暖的人和事,回忆嘀嗒陪伴下的人生成长
2025-09-04 10:46:00

(图表·海报)多彩丰收季(1)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5年8月24日 新华社发 李雪 武纪全 编制新华社图表,北京,2025年8月24日 新华社发 李雪 武纪全 编制
2025-08-24 16:26:00

全球首个机器人消费节总销售额突破3.3亿元

【全球首个机器人消费节总销售额突破3.3亿元】财联社8月23日电,2025年“E-TOWN机器人消费节”近日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收官。作为全球首个以机器人为核心主题的消费盛会,本届消费节“成绩单”:机器人相关产品及区内商圈总销售额突破3.3亿元,售出机器人及相关产品超19万台,全网传播近
2025-08-23 09:59:00

音乐剧《最后一颗子弹》在汉成功首演

逐浪新闻记者马艳通讯员陈薇8月16日,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庄严时刻,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音乐剧《最后一颗子弹》在武汉琴台大剧院首演,用艺术之火点燃这座城市的英雄记忆。该剧由武汉歌舞剧院和湖北省文化活动策划中心联合出品和创作。故事以抗日
2025-08-18 09:27:00

新政搅动北京房市:那些加班的售楼处,藏着怎样的市场信号?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8月的北京楼市,一场突如其来的政策调整打破了传统淡季的平静。8月8日傍晚,"五环外购房不限套数"的新政产生巨响,售楼处灯火通明的加班夜、经纪人手机里不停弹出的咨询信息、购房者重新激活的看房计划,共同勾勒出政策落地初期的市场图景。这场被业内称为"淡季突袭"的调控优化,正
2025-08-13 09:50: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