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建议已收到”
社区里的“高校智囊团”碰撞出治理新点子,院落里的孩子们组建起"儿童观察团"……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持续深化群众参与、人民建议征集工作,通过多元共治模式打通民意表达渠道,持续倾听群众呼声、征集群众建议、梳理民生诉求,一系列创新实践正不断刷新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的效能与温度。
“成都高新”政务新媒体推出“您的建议已收到”专题报道,看成都高新区如何实现从“民声”到“民生”的有效转化,推动惠民成果落地见效。
“我们提交建议没几天,社区就来了工作人员现场看情况,没过几个月新的人行通道就修好了,真是又快又好!”
——这是成都高新区西园街道居民张先生在看到西源大道新建人行通道后发出的感慨。

此前,西源大道由于绿化带隔断,给周边居民通行带来不便。今年2月,家住西园街道天全社区朗悦府小区的张先生通过设置在小区的“建言投递箱”向社区反映:“因为绿化带隔断,每次下班或去乘坐有轨电车,都要多走很长一截路。还有人图方便,横穿绿化带,既不安全也不环保。”同时,通过线下意见箱、建言二维码、小区微信群等渠道,社区同期共收到近10条关于西源大道通行不便的反馈。
问题虽小,却直接关系居民日常通勤与出行安全。接到居民反馈后,西园街道、天全社区迅速行动,联合交警等部门进行现场勘查,发现该绿化带确实给周边居民,特别是老人、儿童以及推婴儿车者出行带来极大不便。随后,该建议立刻被纳入社区“便民微更新项目”清单,由社区主导进行整改,确保居民通行安全、顺畅。

目前,绿化隔断已经打通,新建成的人行通道为周边的居民、企业职工通勤“争取”了更多时间。同时,为确保“群众知晓—群众使用—群众评价”形成闭环,社区还在周边小区张贴改造公示、推送改造前后对比图,并收集用户使用体验,满意度达98%以上。

从收到居民建议到实地勘察、协调多部门进行改造,再到如今建成通行,耗时不到百天。今年以来,西园街道秉持“为人民办实事”的理念,在幸福驿站、高新青年公寓等重点区域布设“扫码建言墙”“建言投递箱”等多元征集渠道,并通过网格员入户访谈、小区微信群话题讨论等方式广泛收集民意。
在“家门口”听取群众声音,高效解决群众诉求,正是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触角不断延伸的生动诠释。这些群众声音第一时间被归入街道人民建议事项台账,并被纳入社区“微更新计划”优先处理清单,由专人跟进、限期响应。

为进一步提升建议征集的广度与响应力,今年西园街道还将在合庆里、学校、企业等人流聚集地设立“扫码建言+意见投递点”,形成集线上线下于一体的征集网格,给居民“建言”创造更多便利渠道。
来源:中共成都高新区工委社会工作部、成都高新区西园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