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7月21日电(记者 曹音)记者21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今年1月至6月,全国法院审结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1.5万件、一审海事案件1万件,同比分别增长28%和35.9%。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着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持续强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司法保障。
全国法院持续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首批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典型案例,助力稳定外商投资预期。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贯彻实施外国国家豁免法的相关程序事项配套文件,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完善对海事法院的法律监督机制,促进海事法院严格公正司法,还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海事审判工作为契机,加强海事审判专业化建设,服务建设海洋强国。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深化司法国际交流合作,举办第二十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与意大利、泰国、越南、埃塞俄比亚等国最高法院深入交流,促进完善全球治理。
21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全国大法官研讨班在京举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研讨班上指出,各位大法官、各级法院要增强大局观念、全局观念,敏于通过审判执行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精准的司法服务保障,更好维护经济秩序、增强市场活力、满足发展需求。据张军介绍,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司法政策,都很具体、很有针对性。
例如,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今年1月至 6月,全国法院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27.2万件,同比上升15.9%。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意见,围绕科技创新主体、行为、成果、环境等提出一系列司法服务保障举措,着力保障创新创造。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并加强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完善数据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规则。又如,为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全国法院今年上半年审结一审环境资源案件11.6万件,同比上升20.3%。在依法惩治环境资源领域违法犯罪的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破坏黑土地犯罪司法解释,强化黑土地司法保护。加大对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从重处罚跨省区(直辖市)排放、倾倒、处置废物、有害物质等行为。全面贯彻长江保护法,协同治理融合发力,依法服务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