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北上》青春化改编,成功了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1 08:57:00    

本报特约记者 杨 柳

由姚晓峰执导,赵冬苓编剧,白鹿、欧豪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北上》3月3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该剧改编自徐则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聚焦生活在运河边的6名“90后”少年,讲述他们从青涩少年到北上创业的成长历程。相比原著呈现的厚重历史底蕴,剧集选择用年轻化的叙事包裹文化传承命题,这种改编方式能否获观众认可?

《北上》海报

两组群像映照社会变迁
《北上》剧集开篇以4分钟的长镜头带观众走进花街,迅速将时间线拉回上世纪90年代末。剧中,少年叙事线围绕一起长大的夏凤华(白鹿饰)、谢望和(欧豪饰)、邵星池(翟子路饰)、周海阔(高至霆饰),以及后来到花街的马思艺(李宛妲饰)和同学陈睿(刘恒甫饰)展开。他们从童年时期结下深厚友谊,站在高考的十字路口,有人想创业赚钱,有人想陪伴家人,有人仍对未来感到迷茫。剧情后期的时间线来到2014年,互联网创业潮兴起,当初的少年们离家北上闯荡事业。
有观众评价,《北上》的少年群像戏还原了“90后”的童年记忆,损友的恶作剧、QQ聊天页面、奥运会开幕式、追星李宇春等引发共鸣,被形象地形容为“90后找到了童年高清录像”。而相比少年线传达的情怀与成长,家长线更多展现时代浪潮中的现实问题。胡军饰演的谢天成曾是“叱咤一方”的船老大,船运受冲击后,无法跟上时代步伐的他陷入低迷;涂凌饰演的夏凤华母亲是生长在运河边的劳动妇女,在母女关系中给予女儿充分的爱与尊重。剧中还有在梦想和家庭之间两难的母亲、有文学抱负却不得志的父亲,父母与孩子两组群像成为映照社会变迁的镜子。
运河题材“青春化”引争议
《北上》原著为作家徐则臣在201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曾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据悉,电视剧《北上》制作团队为还原运河风貌,搭建了花街及沿岸景观,在叙事上通过“运河兴衰”串联三代人命运。编剧还对剧集进行了显著的“青春化”处理。首先是将原著时间线压缩至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14年,聚焦“90后”一代的成长轨迹,强化现代青年创业、家庭关系等现实议题。其次,剧集还增加了原创角色,如夏凤华的加入补充了女性视角。
有观众认为这样的改编让故事更好看,“京沪高速冲击船运”“北漂创业”等情节触碰到了城镇化进程中的现实。但也有原著读者认为剧集丢失了原著底蕴,“放大了个体奋斗,削弱了哲学思考”,完全变成一部新作品。
可见,重大题材作品的影视化改编仍面临不小难题。《北上》选择“轻巧”的处理方式——把运河精神融入具体且富有冲突性的故事情节中,尝试用更符合影视创作规律的方式表达原著内涵。而这种方式能否真正获得观众认可,还有待后续情节展开后进一步被检验。
年代剧的“三个尊重”
回看近几年的爆款年代剧,几乎都踩中了“时代情绪+个体命运”的平衡点,借由大时代与小人物之间的联结,以小见大地呈现年代面貌。2022年,同样改编自茅盾文学奖作品的《人世间》通过“生活史诗”式拍法,跨越50年时间线,将周家三代人的命运嵌入重大历史事件中,既真实呈现社会变迁图景,又通过亲情、爱情和友情等细腻的情感表达引人共鸣。聚焦脱贫攻坚主题的《山海情》则将宏大主题化为戈壁滩上接地气的人和故事,那些不完美但生动的小人物一步步将“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大江大河》系列则以主角的“职场浮沉”映射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长型人物、系列剧的高水准延续给观众带来沉浸式观看体验。
除了上述叙事方式,年代剧赛道近年来也发生一些创作转向,不少作品中体现出创新视角。如《风吹半夏》虽然同样是讲述改革开放浪潮下的人物故事,但女企业家在钢铁行业“搞事业”的故事颇具新意,剧中既有当代观众喜爱的“爽感”,又不失年代剧的厚重。《父辈的荣耀》以东北林场30年的生态转型为叙事基点,融入重组家庭、代际价值观冲突和职业选择等现代化命题,虽然部分情节陷入“狗血”争议,但也的确让更多观众了解林业改革等时代背景。
同样是讲家庭故事,去年热播的《小巷人家》换了一种画风——剧中没有大开大合的极端剧情,而是用家长里短的温情叙事治愈了许多观众。
有分析人士认为,创新值得鼓励,但此类题材的创作者仍需坚守“三个尊重”。首先,尊重时代内核,对文化和精神面貌的呈现不能片面化、符号化。其二,尊重“真实”,原创不是“放飞”,人物行为和故事设计要符合现实。其三,也要尊重观众审美进化,同一题材下越来越多元化的作品证明,年代剧不必“苦大仇深”或一味宏大,只要找准独属一代人的记忆锚点,用符合当下观众口味的方式呈现故事,就有望赢得更多观众认可。

相关文章

【天中赤子 民族英雄】 追忆杨靖宇将军(四)

全媒体记者 魏兵在驻马店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展出的杨靖宇少年时期写的《战区灾民生还时之感想》,格外引人注目,作文用毛笔书写,字体工整,共480余字,记述了一位老人在军阀混战中,惨遭蹂躏、沦为乞丐的不幸遭遇,字里行间显示出少年杨靖宇忧国忧民的情思。杨靖宇出生于1905年,少年时期正赶上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2025-09-01 17:07: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合欢花红映忠门——郯城抗战老兵李之永的家国情怀

在临沂客户端讯处暑过后,暑气已淡去几分。沿着张村的水泥路往里走,一户院落前的景致先入了眼:合欢树花开正盛,绒球般的渐变色小红花,一朵朵簇拥在枝头;两株石榴树更显丰硕,红灯笼似的果实沉甸甸坠着枝丫。这里,就是98岁的抗战老兵李之永的家。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郯城县委副书
2025-08-28 01:30:00

科技生花 文化添彩——在文博会上感受科技与文化的奇妙邂逅

机器人表演。邓寅明 摄  文化润泽人心,科技点亮未来。当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8月23日,虽然降雨不断,但第七届山西文博会现场依旧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观机器人打拳击、与古代诗人对话、立即穿越至景点……在科技的加持下,展会衍生出的无限可能,吸引着大家从简单参观者成为深度沉浸者。在
2025-08-24 07:25:00

双汇卤福斋中式礼赠产品上市发布会在漯河市举办

8月20日,双汇卤福斋中式礼赠产品上市发布会在漯河许慎文化园成功举办。双汇发展董事长万宏伟,双汇发展副总裁、肉制品事业部总经理赵国宝,双汇发展营销负责人李凯,消费者代表及销售商代表等出席活动。本次活动以“双节相汇 这箱有礼”为主题,集中发布卤福斋系列礼赠产品,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营销,为到场嘉宾及线上
2025-08-21 16:33:00

音乐剧《最后一颗子弹》在汉成功首演

逐浪新闻记者马艳通讯员陈薇8月16日,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庄严时刻,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音乐剧《最后一颗子弹》在武汉琴台大剧院首演,用艺术之火点燃这座城市的英雄记忆。该剧由武汉歌舞剧院和湖北省文化活动策划中心联合出品和创作。故事以抗日
2025-08-18 09:27:00

“浪浪山”的故事,何以打动人心?

2023年,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里在浪浪山辛苦打拼的小猪妖,曾让无数人共情共鸣。今年夏天,那只小猪妖又回来了。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影元文化等共同出品的《中国奇谭》首部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正在热映,上映14天票房超8亿元。在新片众多的暑期档,该片为何能赢得观众认可?根植传统,探索故事新表达—
2025-08-17 06:57: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