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多元灌溉抗旱无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8 06:59:00    

盛夏的清晨,在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小冀镇高标准农田里,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指导老师赵亚南在玉米地里,俯身注视着一条条黑色滴灌带。“轻按这个开关,水肥混合液就能顺着滴灌带精准送到玉米根部。”赵亚南一边向种粮大户李绍林演示操作,一边叮嘱道:“现在玉米正处在抽雄关键期,水肥要喂得及时又精准。”

田间的滴灌带如同密布的“毛细血管”,每隔30厘米就有个针眼大的小孔,晶莹的水滴裹挟着养分缓缓渗出,沿着土壤缝隙渗入玉米根系。李绍林流转的500余亩地里,玉米、大豆错落生长,滴灌系统正有条不紊地作业。“往年大水漫灌,不仅费水,高温天气还容易让根部受涝。现在用这浅埋滴灌,在设备全部开启的情况下3天就能把所有地浇一遍,而且能节省一半的用水量。”李绍林扒开土层说,“你看这墒情,玉米肯定能长好。”

在新乡县,滴灌技术只是抗旱保苗的利器之一。沿着人民胜利渠畔的田埂前行,只见黄河水顺着新修缮的支渠分流到翟坡镇农田。种粮户郑纪昌站在渠边,看着水流漫过干裂的田垄。“前两天玉米叶子卷得像麻花,引黄河水浇了两天,现在你再看这叶片,又挺又绿!”郑纪昌指着自家玉米地说,“往年靠井灌,电费成本高不说,遇上旱情还得排队。现在河灌加井灌,两边都能供水,心里踏实多了。”

在大召营镇的一处地块,喷灌设备旋转着洒下扇形水雾,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而在翟坡镇,微喷灌系统如同给农田撑起“保湿伞”,细密水雾有效降低了田间温度。

新乡县既有井灌区的扎实基础,又有黄河水灌溉的便利条件,目前已构建起多元化灌溉体系,喷灌面积达15万亩,滴灌面积达3.1万亩,管灌面积达13.5万亩。多元化灌溉模式的高效应用,既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又缩短了灌溉周期,为抗旱保粮提供了坚实支撑。

据介绍,目前新乡县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地面监测站,可以实时传输土壤墒情监测情况以及气象情况,同时为精准应对旱情,还有7支农技服务队分片包村。

在古固寨镇,技术员们正指导农户调整喷灌时间:“避开正午高温时段,选择早晚灌溉能减少水分蒸发”;在小冀镇,技术员手把手教农户计算滴灌流量:“根据土壤墒情,每亩地补水量控制在20立方米最适宜。”

“目前我承包的560亩土地已全部完成夏灌。”李绍林望着田垄里的玉米说,“玉米苗喝足了水,噌噌地往上蹿,再过俩月准能结出饱满的棒子。”(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相关文章

每一双都是“定制款”!探秘阅兵靴背后的故事

旌旗猎猎,礼炮轰鸣9月3日上午伴着激昂的军乐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等阅兵方队穿着乌黑锃亮的长筒皮靴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走过天安门广场有力的步伐当然少不了合脚的鞋靴那你知道这些鞋靴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小编带你一探究竟这是一次“高温下的精准奔赴”盛夏训练场,地表温度突破50℃。此次阅兵鞋
2025-09-06 14:06:00

【地方食闻】“小菌种”绘就“大农业”

初秋时节,走进山东省宁阳县乡饮乡的山东巴夫绿色循环农业与生物产业示范园,50座生态大棚静静矗立。在这里,先进微生态技术与数字化管理系统深度融合,构建起以“菜—猪—沼—能—肥”五要素为核心的循环农业生态堡垒。它们不只是生产单元,更是一个个完整而精密的农业生态系统。驱动这座“五位一体”生态大棚高效运转的
2025-08-25 15:36:00

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 流域同治塑淮水新生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近年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淮委”)统筹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传承弘扬水文化,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作出了淮河贡献。谋定而动 持续水治理八月的淮河大地,烈日炎炎。在蒙洼蓄洪区,只见水平如镜,“
2025-08-19 14:34:00

多元灌溉抗旱无忧

盛夏的清晨,在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小冀镇高标准农田里,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指导老师赵亚南在玉米地里,俯身注视着一条条黑色滴灌带。“轻按这个开关,水肥混合液就能顺着滴灌带精准送到玉米根部。”赵亚南一边向种粮大户李绍林演示操作,一边叮嘱道:“现在玉米正处在抽雄关键期,水肥要喂得及时又精准。”田间的滴灌带如
2025-07-28 06:59:00

惊险!肾癌胃转移全球罕见病例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成功救治

阳光讯(记者郑亚雷 通讯员 向婷)近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传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该院成功救治了一例肾透明细胞癌胃转移的全球罕见病例,为复杂转移癌患者带来了精准治疗的新曙光。体检风波:古稀老人再遇健康危机年逾古稀的孙大爷,10来年前就因肾癌切除了一侧肾脏。本以为能安享晚年,没想到最近体检时又发现“
2025-07-13 12:32:00

金融活水润杏园 阳高县联社精准浇灌“金果链”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方凯 通讯员张茹)七月的阳高,金杏满枝,甜香四溢。被誉为“三晋名杏”的阳高大接杏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季。田间地头,金黄的果实压弯了枝条,果农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新鲜的杏果正被制成杏脯、杏仁露等产品;线上线下,订单纷至沓来。在这片承载着果农一年辛劳与希望的土
2025-07-10 18:22: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