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沈阳工业泵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郝迎宇的办公桌上,一份份项目合同整齐陈列——塔克拉玛干沙漠新能源基地煤电项目、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再生能源项目、北方华锦立式储罐项目……这些订单不仅金额刷新纪录,更标注着这家老牌企业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的跨越。2024年,“沈工泵”产值目标直指2.4亿元。在郝迎宇看来,“敢抢市场、敢拼技术,是老字号焕新的底气。”

老字号“破局”
从国企改制到行业标杆
沈阳工业泵制造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75年的沈阳水泵厂,1996年改制后“沈工泵”品牌诞生。近半个世纪的积淀中,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工程百余项,斩获47项科技类大奖,逐步成长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跻身全球泵行业竞争舞台。
如今的“沈工泵”产品覆盖石化、电力、环保等50大系列千余种规格,服务中石油、国家五大电力集团等巨头,更将市场延伸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其国家级工业泵试验中心、省级智能工厂,以及与美国API石油协会的合作认证,成为企业技术实力的“金字招牌”。

创新突围
攻克关键性难题
锻造核心竞争力
在火电超临界机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常规岛等领域,高温、高压、高速工况下的泵类设备曾长期依赖进口。近年来,“沈工泵”联合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成立工业泵技术研究中心,突破40余项关键技术,成功研发超超临界机组循环水泵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数字化转型是传统制造业的必答题。”郝迎宇介绍,企业投入建设的东北最大工业泵数字化研究中心,通过云服务与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研发、生产、检测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效率提升17.5%,产品不良率下降至0.5%以下,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式定制服务。
绿色赋能
全产业链的“双碳”答卷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沈工泵”率先提出“绿色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从绿色采购、节能研发到再制造服务,企业将环保理念贯穿产业链。例如,为煤化工项目设计的高效注水泵,能耗降低3.7%;与高校合作的智能再制造技术,让旧泵“焕发新生”,资源利用率提升12.4%。
“绿色不仅是责任,更是市场机遇。”郝迎宇表示,企业近年参与的北方华锦储罐项目、三峡新能源基地项目,均以高效节能为亮点,成为拿下订单的关键竞争力。

出海提速
从“借船”
到“造船”的国际化路径
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再生能源项目的签约,标志着“沈工泵”在东南亚市场的深度参与。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企业出口额年均增长8.7%,产品远销海外多国。
“过去我们靠性价比打开市场,现在靠技术标准站稳脚跟。”企业技术总监透露,“沈工泵”已主导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并通过API认证打入欧美高端市场。2025年,企业出口额目标再增13%,剑指全球泵业价值链上游。
未来展望
锚定“智造”新坐标
书写老品牌新篇章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沈工泵”已绘制清晰蓝图——深化数字化转型,建成覆盖全球的智能服务体系;加大研发投入,攻关核主泵等尖端领域;拓展中东、非洲新兴市场,打造“中国泵”的世界名片。
“老字号不能‘吃老本’,必须敢闯敢创。”郝迎宇的这句话,不仅是“沈工泵”的成长密码,更折射出沈阳民营经济澎湃的创新活力。
沈报全媒体记者:黄超
编辑:时海波
责任编辑:邸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