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院士赴鲁康养暨“空天一体、陆海联动”产业创新实践活动走进海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9 09:32:00    

6月16日,2025年院士赴鲁康养活动暨“空天一体、陆海联动”产业创新实践活动走进海阳。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毛河光、中国科学院院士田禾、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中国科学院院士岳建民、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任和等深入调研,看产业全貌、观城市风貌。

盛夏的海阳,满城新绿,处处花开。这座滨海小城有什么独特之处?院士为何选择海阳?产业与生态文明齐头并进是最好的答案。

顺势而为

保障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调研中,卫星数据产业园、东方航天港指控中心(航天科普馆)让院士们印象深刻。

“海阳是一个能创新、敢创新的城市,在商业航天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未来拥有无限可能。”任和有感而发。

2019年抢抓我国第一次海上发射机遇,海阳市顺势而为,迅速启动了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被列入中国航天白皮书,海阳航空航天产业集群被确定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六年时间,发展航天事业,探索浩瀚宇宙,海阳从未停步。六年时间,海阳在最南端的滩涂荒原上,建造出了东方航天港。

回顾历史的时间轴,一个个节点性坐标跃然眼前:

2020年4月22日,海阳市成功举办东方航天港产业项目开工暨重大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正式按下了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设的“启动键”;

2022年4月22日,成功举办空天信息产业及海上卫星发射与回收研讨会,李德仁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户东方航天港,“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项目正式启动;

2023年7月15日,东方航天港指控中心(航天科普馆)建成投运,在火箭发射期间可为海上发射提供测发指挥、飞行控制、通信保障等全方位服务功能,非发射期间可作为航天科普体验、文旅研学基地;

2024年1月11日,“引力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在海阳附近海域发射成功,创造了全球起飞推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世界首型全固体捆绑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

2025年5月4日,东方航天港集团海上火箭发射及回收攻坚团队荣获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是山东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集体;

2025年5月29日,海阳东方航天港园区企业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进行了首次海上飞行回收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如今,东方航天港成为我国唯一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29个航空航天产业项目落地东方航天港产业园,总投资约278.3亿元,全产业链布局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先后完成16次海上发射保障任务,累计将93颗卫星送上太空,发射频率越来越快,保障机制越来越成熟,配套产业越来越完善。“星上天”“箭量产”“船下水”“云上线”“馆开业”,五大核心能力不断突破。

工业立市

探索更智慧的能源未来

积厚以成势,登高更望远。

海阳是山东清洁能源第一县市,风电光电核电齐头并进。自2022年提出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以来,海阳立足产业实际,聚焦清洁能源、航空航天两大主导产业,持续推进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建设,探索更智慧的能源未来。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重大项目的相继落户,时间再次证明,海阳是保障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发展热土,充满了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截至目前,海阳清洁能源产业已落户规模以上企业26家,2024年实现产值153亿元,全市清洁能源装机总量达到547.8万千瓦,列全省县域首位。

核电方面,总投资1550亿元的国家级先进能源示范区项目建设正酣,山东核电有限公司3、4号机组已开工,预计2027年全面投产。全市共规划建设17台机组、4种堆型,总装机容量达1860万千瓦。

核能不仅能发电,还能供热。目前海阳已安全稳定运行六个供暖季,实现了园区级、县域级、跨地级市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成为了烟台海阳和威海乳山两地清洁供暖的重要保障,探索出了核能安全高效发展的新途径,开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能源供给新模式。

此外,海阳向海揽风,聚力打造海上风电装备全产业链条。风电、光伏规划装机总容量854万千瓦。已投运的半岛南3号、4号、V场址3个海上风场,年生产绿电超过30亿度,“绿电”正源源不断输往千家万户。

向绿而行

产业发展擦亮绿色底色

当产业的轰鸣声在海阳上空回荡,这座城市并未忘记守护蓝天的初心。

六月的海阳,碧空如洗、草木葱茏。湿地水面上,水鸟蹁跹,它们时而跃出水面,时而与游人互动,这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上,更多了几分生机盎然。万米金滩,波光粼粼,海鸥在盛夏的朝霞中自由翱翔。夕阳西下,绚烂的余晖洒在波光潋滟的海面上,天空中的云彩也被染成一片金黄,大自然正以无限生机与活力诠释着海阳的无限魅力。

镜头记录生态之美,也折射出生态治理之功——以美丽海阳建设为主线,海阳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奋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生态环境各项指标稳中向好、持续改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7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东村河入海口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海阳2023年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4年被授予“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称号。

绿色,是海阳发展的“底色”生态,是海阳发展的“靠山”。一张“绿色牌”贯穿海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良好的生态资源奠定了富饶的物质基础,形成了海阳人敦厚豪爽的性格特点,孕育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特别是在战争年代形成的红色基因与绿色生态的生动融合,为海阳增添了发展新活力,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文美景。

在地雷战纪念馆,院士一行依次参观了“黄海之阳 正道沧桑”“石破天惊 敢试敢闯”“雷乡扬名 再谱华章”等主题展厅,通过观看历史实物、影像资料和场景复原,全面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海阳民兵创造性地运用地雷战术抗击日寇的英勇事迹,内心满是对历史的敬畏与缅怀,久久驻足不能平静。

如今的海阳,既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期。院士们的选择,不仅是对产业基础的认可,更是对发展理念的认同。在追逐产业发展的路上,海阳绝不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这种承诺,让海阳的星辰大海之旅,注定与众不同。YMG全媒体记者 庞磊 通讯员 姜祥 徐盛世

相关文章

渭南:“链长制”赋能 工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8月26日,渭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工业重点产业链推进情况。近年来,渭南市工信局按照中、省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坚持以“链长制”为重要抓手,推动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上半年,渭南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6、1.
2025-08-27 09:35:00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携多项重磅成果亮相2025数博会

8月26日,2025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媒体吹风会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作为已连续十年参加数博会的“老朋友”,今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围绕数据交易生态构建、实践成果展示等方面,精心策划了“数据交易生态大会”“全国数据交易机构研讨会”“数据要素×行业成果展”两场主题活动及一大行业成果展,核心
2025-08-26 15:26:00

【地方食闻】“小菌种”绘就“大农业”

初秋时节,走进山东省宁阳县乡饮乡的山东巴夫绿色循环农业与生物产业示范园,50座生态大棚静静矗立。在这里,先进微生态技术与数字化管理系统深度融合,构建起以“菜—猪—沼—能—肥”五要素为核心的循环农业生态堡垒。它们不只是生产单元,更是一个个完整而精密的农业生态系统。驱动这座“五位一体”生态大棚高效运转的
2025-08-25 15:36:00

从生态理论到发展实践的中国答卷——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

绿竹苍翠,荷香清幽,今天的余村处处皆景,很难想象20年前“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的窘境。变化,始于一个关键抉择。时光回溯到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湖州市安吉县考察,高度评价余村下定决心关闭矿区、全面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2025-08-16 07:16:00

加快释放“人工智能+”的创新动能

【财经论语】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技术演进、产业变革、国际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从技术演进看,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飞跃。它拓展了人类认知边界,让我们对自然、社会和自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引发人类社会从工具辅助到自主决策,从效率工具到
2025-08-14 11:13:00

湛江:正奏响一曲激昂的“海上牧歌”

Transparency南海之滨的湛江,正奏响一曲激昂的“海上牧歌”。在霞山区,生蚝产业互联网平台以81%的入驻率推动传统渔业数字化转型;“湛江湾一号”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的试航,开辟了8万立方米水体的大洋鱼类养殖新纪元。坡头区的蓝水装备制造基地与海发公司项目齐头并进,风电总装中心的投产更添绿色动能。
2025-08-13 21:25: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