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路线图时间表 “低空+”多场景渗透
老工业基地向天空要效益

前段时间,达茂旗春季那达慕暨2025年赛马“村超”联赛吸引了众多游客。更令人瞩目的,是低空载客旅游项目的亮相,“罗宾逊R44”直升机带着乘客们挣脱地心引力,爬升至150米的高度,以飞鸟的视角俯瞰大地,为传统文旅开启了“空中视角”。
“石拐区庚毗沟重点区域巡查完毕,未发现异常!”清晨,包头市公安局石拐分局情指中心的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无人机传回的河道、山林高清画面。针对辖区山高沟深、村落分散的特点,警用无人机每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偏远林区、交通干道开展常态化巡航,利用AI技术快速识别异常热源,配合地面警力形成“高空瞭望+地面核查”的高效联动模式。
政策布局:
老工业基地的“天空雄心”
今年6月,包头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包头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成为自治区首个聚焦低空经济发展的专项实施方案,为包头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方案提出雄心勃勃的“54321”工程目标:到2027年,包头市将建成5个功能基地(无人智能系统研练基地、低空飞行器适航试飞基地、无人机驾驶培训和执照考试基地、低空经济飞行基地、科普教育示范基地)、4个低空制造集聚园区、3张支撑网络(低空飞行智能信息网、无人机遥感网、气象监测网)、2个重点实验室(低空飞行器适航试飞验证测试试验室、监视与反制创新试验室)以及1个低空飞行综合服务站,并布局50个临时起降场(点)。
到2028年,我市计划初步建成以低空制造为核心、低空基础设施为支撑、低空多元应用为动力的产业体系。这一规划背后,是包头作为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又一举措——将稀土、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产业基础:
北疆的“空港”网络
达茂旗091基地,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打造的无人智能系统研练重镇,占地广阔,设施完备。这里不仅拥有通航机场和长2800米、宽45米的跑道,更享有长达100公里、宽50公里、高13000米的优越空域。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基地能提供无人系统试验鉴定、人才培养等多项服务,并已累计培训国内外学员逾万人。借助这一平台,航天飞鸿公司不仅创新了无人系统的服务理念与模式,更整合了内蒙古的优质资源,构建了覆盖东西、贯穿南北的试验场区,推动了无人系统试验飞行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石拐区的布局同样瞩目。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主要的经济活动和主要产业构成。走进包头五当召机场,数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整齐排列,在这里,不管是航空旅游、无人机测试,还是科学实验、应急救援,都能找到合适的低空应用场景。
据内蒙古通航航空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高露介绍,目前五当召机场的通航运营业务主要是军用无人机的测试飞行、通航作业及航空科普和研学。“依托五当召机场的区位、业务优势,结合当下低空经济发展的利好趋势,我们除了开展航空旅游、航空护林、应急救援等行业合作之外,在探索低空经济领域还计划开通短途运输航线,开通点对点小型飞机的短途运输,加强内蒙古地区的交通联络,让包头市民出行更加便捷,为包头通航运输作出更大的贡献。”
制造优势:
“包头制造”的天空基因
包头发展低空经济最大的底气,来源于雄厚的工业基础。内蒙古自治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将包头定位为“低空制造集聚区”。
“我们的重点任务包括推动低空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加快发展无人机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制造产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础设施发展科科长吴子建表示。
5月15日,内蒙古恒汇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内蒙古深图遥感数字产业发展公司在九原区哈林格尔镇土黑麻淖村举行“包头低空智联无人机产业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奠基仪式。据内蒙古恒汇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善忠介绍,项目将围绕无人机智能机巢生产制造、测试飞行、应用示范、教育培训四大板块,打造“产、学、研、用、游”一体化生态链。
在昆都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记者在包头市翼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机器人/无人机产学研用融合基地项目现场看到,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我们争取9月份完成无人机生产线安装,10月份调试、试生产,11月份正式投产。航空发动机生产线10月份完成调试,11月份试生产,12月份正式投产。”包头市翼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强表示,“我们正抓紧打造融合发展新模式,进军包头低空经济市场。”
稀土高新区则加快布局未来产业,6月初,自治区首个以大疆无人机全产业链创新为载体的智创空间——凯图科技无人机智创综合体在稀土高新区正式投入运营。该综合体占地近600平方米,集研发测试、场景应用、数据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配备智能飞控实验室、AI算法中心及行业解决方案展厅。现场展示的智慧巡检、精准农业等垂直领域解决方案,彰显着“无人机+AI”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图景。
在永磁电机产业园,年产5万台稀土永磁直驱电机项目,加紧建设全品类直驱电机生产基地,配套建设新型无人机无刷电机生产线1条;有翼无人机电磁弹射装置生产线1条;方形线绕制技术研发中心。把握智慧、绿色、健康等方向,支持东宝生物、永磁电机企业前瞻布局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大力引进一批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产业领域的行业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先发优势。
从“飞起来”到“用起来”应用场景“向天空要效益”
在科幻电影中,打“飞的”去上班,告别拥堵;快递坐上无人机,更快送达……天空和地上的马路一样,拥有立体高速公路,城市生活越来越奇幻。
而现实中,包头的天空逐渐热闹起来,未来“天空之城”正在呈现。
过去一年,包头低空经济强势崛起,加速从蓝图“飞进”实景:在景区内,坐上通航直升机将美景尽收眼底;新鲜屠宰的草原羊,搭载无人机低空运输保持肉质鲜美;在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米-171直升机正在执行护林防火任务……
内蒙古华翼智行有限公司的无人机培训教员张昆告诉记者,随着无人机产业不断发展,对专业飞手的需求量也在扩大。“我们的无人机基础操作培训自2016年开展以来,已培训了1000多名飞手,其中有不少是消防、林业、公安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按照飞行种类、难度的区别,培训周期在20天至40天左右,合格后将发放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无人机操作员驾驶执照,相较于自己‘练手’的非专业飞手来说,有了这一执照可以进行无人机空域的申请,能够解锁更多飞行场景。”
在物流领域,今年5月7日,包头传化交投公路港物流园首次使用无人机完成仓库间、分拣中心与装卸区之间的货物中转,实现了“无人机+物流”模式。内蒙古使劲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邸萌林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无人机在物流配送中的优势,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
在农业领域,达茂旗林草局采购了14台大疆无人机,12个苏木乡镇各配发一台,用于全旗禁牧休牧以及森林草原防火的巡查监管。此外,无人机在风机、光伏运维方面的应用也在探索中。
在公共服务领域,石拐区与四川垚磊科技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聚焦大载重无人机精准人工增雨项目,开展BF3无人飞行平台搭载人工影响天气设备作业,整体设备装备、销售等。项目计划三年内争创自治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科技专利项目15项以上,并依托国产化技术助力石拐区航空装备制造与低空经济产业全面升级。
在包头,随着“低空+”向物流、文旅、巡检等场景渗透,一幅“天空之城”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楷谨)
锐 评
“天空之境”的产业发展新脉动
□李楷谨
在包头,低空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崛起,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从文旅观光的直升机俯瞰,到警用无人机的日常巡查,低空经济已悄然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市委、市政府的前瞻布局与产业规划,为低空经济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达茂旗的无人智能系统研练基地与石拐区的通用航空布局,展现了包头在低空制造与应用领域的深厚底蕴。低空经济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更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低空+”模式的不断拓展,包头正逐步构建起一个立体、高效、多元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未来,包头低空经济必将乘势而飞,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无限可能的“天空之城”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