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王彬 金卓帆

【编者按】
从新闻到见解,字里行间读懂社会万象。
有思想有观点,智慧碰撞把握时代脉搏。
让我们一起《读端》,一起“潮”。
本期嘉宾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蔡之兵。
(Δ视频由AI共同创作)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深、实、细、准、效”,2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开篇就提出了调查研究“五字诀”。
当下,全党正在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改进调查研究。走村社、下基层、进企业、访市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调研,掌握实情、把脉问诊,推动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重温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的调研故事,感悟他提出的调查研究“五字诀”内涵,对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具有深远意义。
详情点击>>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谋事之基 成事之道——习近平在浙江的调研故事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蔡之兵:
从调查研究的“五字诀”,学习总书记调查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扎实的调查研究,就不可能全面掌握事物的实际情况、也不可能准确研判问题的关键症结,更不可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最终就会影响工作效果和辜负人民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调研故事和“五字诀”经验,清晰呈现出一套关于调查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
在认识上,要追求“效”。任何调研都要必须带着解决问题的初衷。没有问题的调研就如同无头苍蝇,到处乱撞而得不到什么好的结果,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还会引起群众的反感。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通过调研有效解决了一系列难题,充分证明调查研究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始终以有效破解问题为调查研究的根本目标,才能真正发挥调查研究对各项工作的最大支撑作用。
在方法上,要坚持“深”和“准”。坚持“深”,就是要避免做浮在表面、走马观花式的调查研究,而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彻底全面掌握一线情况和具体难题。在此基础上,坚持“准”就是善于分析调研掌握的具体问题,理清问题演变历程,分清问题主次矛盾,找出问题之间的共性和特性,为政府作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基础。
在实践中,要坚持“实”和“细”。调查研究效果好不好,首先取决于工作作风实不实,能不能在调研中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这直接关系到调查研究所获取的情况真不真,是影响调研效果的关键因素。
当然,“实”必然体现于“细”,如果没有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在调研中不耐烦、不认真、不细心,就很难全面掌握不同群体的差异化诉求,也就很难为最终决策提供真实的信息参考,最终必然会影响各项具体工作。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