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农+文+旅+商……合肥上“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6:53:00    

4月21日以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调研式集中采访团分别走进中国中部花木城、聚星粮驿1953和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合肥传统产业蝶变、新兴业态勃发与城市空间迭代展现的新气象,感受新质生产力的新活力与城乡协同发展的新画卷。

正是“粮”辰美景

曾几何时,逛街的“老三样”是吃饭、购物、看电影。如今,走进合肥的诸多文化商业街区,品质餐饮、文娱体验、潮流运动已变成逛街“新三件套”。

通过创新消费场景、优化供给体系、丰富消费业态等举措,合肥走出一条具有示范效应的消费能级跃升之路,位于蜀山区的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就是其中代表。

文化商业新地标新粮仓。通讯员 刘庆桥 摄

隔三差五,“00后”王琪就会约上好友,到离家不远的新粮仓开“盲盒”。“这里各类业态特别丰富,建筑风貌很有特色,拍照特别出片,每次来都会有不同的体验。”王琪说。

新粮仓项目负责人姚毅介绍,目前新粮仓日均客流超4万人次,累计接待游客1200余万人次。

这一颇受合肥人追捧的顶流“打卡地”,开业还不到一年,其前身是始建于1993年的安徽省机械化粮库。

2023年,往昔存储粮食的“老粮仓”经过更新改造,摇身一变成为集文化、艺术、运动等多功能于一体全天候开放的“新粮仓”。2024年,新粮仓获评商务部“商文旅融合型”典型案例、安徽省“皖美消费新场景”。

夜幕下的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图源:合肥文旅

从闲置粮仓到文旅地标,新粮仓的蜕变和“出圈”不是个例,而是合肥市探索“商文旅融合+城市更新”路径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合肥大力推动场景创新,打造了一批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商业地标。目前,全市共有5万平方米以上的在营大型商业综合体68家,总商业建筑面积超700万平方米,2024年度总销售额约410亿元。

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改造,更是产业与文化的重生,正如合肥市商务局副局长余波所言:“场景创新不是简单改造建筑,而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文化赋能的模式,让商文旅体交互赋能,此举不仅能让工业遗存重获新生,还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多极活力。”

花木如此多娇

近段时间,每天上午8点不到,在合肥美迪园艺有限公司的组培实验室里,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的“95后”硕士袁应菊都会戴着无菌手套,观察培养基里月季新品种的生长情况。

今年5月,这些新品将经历从实验室到大田的“通关考验”。

“过去是市场上什么好卖就种什么,现在是实验室里创造市场需求。”在该公司总经理刘维敏看来,他们踏足“研发”的转变源于自身发展需求。

市民在合肥市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选购花卉。徐勇 摄(安徽图片网)

作为一家2005年就成立的园艺企业,美迪园艺去年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亿元,但利润率却持续走低。

面对电商平台的价格“厮杀”,刘维敏果断选择向产业链上游突围:与包括安徽农业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院所共建组培中心,研发花木新品种;招揽更多青年研究人员加入公司,组建育种研发团队;联合300多户农民建立“研发-试种-推广”链条,用新品种溢价破解低端竞争困局。

“我们有信心既让合作农户持续增收,又让企业获得稳定的优质新种源,从而开拓更广阔市场。”刘维敏说。

在占地640亩的中国中部花木城(以下简称“花木城”),像美迪园艺这样的入驻企业并非孤例。

目前花木城集聚700余家商户,已形成从种苗研发、智能种植到场景销售的完整生态,并建有花卉科普馆及12座智能温室。

4月22日,集中采访团走进合肥的中国中部花木城。全媒体记者 薛文茹 摄

经过多年发展,肥西的苗木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全县苗木种植面积达28.7万亩。在肥西县乡村振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江婷婷看来,花木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与否,不仅与相关花木园艺类企业休戚相关,也直接影响着广大苗农的经济收入。

江婷婷告诉记者,为了提升广大苗农收入,花木城创新实施“联农带农”模式,通过技术培训、品种改良和市场对接,引导苗农业务从传统的工程用苗转向家庭园艺市场,实现转型发展。

截至目前,该县已培育22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9个乡镇的种植面积超过万亩,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

“我们将全力推动苗木花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让‘绿色经济’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江婷婷表示。


乡村焕然“驿”新

“以前住民宿,在周围散散步,感受一下自然,大多第二天就回去。现在不一样,既能读书品茶,又能烧烤看音乐会,住下来就不想走。”近日,合肥市民周女士特地从市区驱车前往位于肥西县铭传乡的民宿综合体。

占地143亩的聚星粮驿1953目前共有52间民宿客房。这些民宿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创新性融入剧场、星空营地、音乐厅、阅读空间等现代文旅设施,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互性融合。

聚星粮驿1953。图源:安徽文旅

“这种多元化业态组合,丰富了游客体验,‘回头客’也越来越多。”聚星粮驿相关负责人说。

为盘活乡村闲置土地资源,肥西县创新探索,将艺术、文化等元素融合,在完整保留老粮站历史记忆与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满足现代阅读与文化活动需求。

这个由废弃粮站改造的民宿综合体,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肥西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昊告诉记者,聚星粮驿通过民宿、餐饮等业态的植入吸引游客,发展当地农业配套支撑产业,带动周边蔬果基地、生态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仅去年一年,它就为村集体贡献约120万元的经济收入。”

李阿姨是当地村民,如今在聚星粮驿工作,每天都乐呵呵的。“现在不仅山更绿水更清,还能就近找到一份工作,每个月都有稳定收入,生活特别开心。”

市民在聚星粮驿1953露营游玩。图源:肥西发布

近年来,肥西县依托“一山半湖、古镇运河”的优质文旅资源,编制了《肥西县全域旅游规划》,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当地民宿的品牌影响力。2021年以来,肥西县累计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04亿元,年带动村集体增收1500万元。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合肥市近郊旅游首选目的地、长三角旅游特色目的地。”王昊表示,肥西县正通过盘活各类闲置资源、带动村民增收、促进产业融合,走出一条以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文字 | 合肥日报-合新闻记者 汪涛 见习记者 吴沁梅 郭子航

视频 | 合肥日报-合新闻记者 薛文茹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吴弘

相关文章

烟火共晨昏,云南边境的旅居桃花源

开栏的话云南,一首写在大地上的诗。当旅行被重新定义, 云南不再是“景点打卡地”,而是让390万人“住进生活”的旅居天堂。人们踏遍三迤大地,在雪山脚下种下理想;推开傣家竹楼,澜沧江晚风吹来创作灵感;荡开一壶普洱,像是喝下整片原始森林的故事……在这里,旅居者不仅找到了诗和远方,更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归属。
2025-04-29 17:21:00

千年古村焕新颜,单县三官庙村打造齐鲁样板文旅小镇

在鲁西南大地上,一座千年古村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山东省单县北城街道三官庙村,以“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绘就一幅“文脉传承、产业兴旺、乡风醉人”的文旅融合画卷。千年古庙续文脉 文旅小镇展新姿三官庙村因唐贞观年间所建三官庙得名,古庙历经1500余年风雨,殿内天官、地官、水官三尊神像静默
2025-04-29 09:40:00

中南大学港澳台学生来江华开展国情教育实践研学活动

今日永州讯(江华特约记者 杨祖珩 通讯员 徐瑶 张桓玮)4月25日至26日,中南大学 学工部副部长宋晓东率港澳台师生一行来江华开展国情教育实践研学活动。江华县委常委、副县长曹斌、江华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孝任分别陪同调研或参加座谈会。活动中,研学团先后参访了江华瑶族学校、水口镇水街、李启汉故居、宝镜古民
2025-04-29 08:24:00

龙潭区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助教” 公益活动捐赠仪式圆满举行

【来源:吉林市龙潭区人民政府_义务教育】图为:捐赠仪式图为:赠送书法作品及奖牌图为:苗区长讲话图为:会议现场4月24日上午,在龙潭区进修学校二楼多功能会议室里举行了一场旨在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乡村振兴-科技助教”公益活动捐赠仪式。龙潭区政府副区长苗春红、吉林市山东商会执行会长邓文瑜及相关商会成员、龙
2025-04-29 04:17:00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曹积龙:扎根基层向上成长

为农户送去技术指导,给群众带来医疗服务,让孩子畅游知识海洋……在“三支一扶”计划支持下,金昌市广大青年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曹积龙就是他们中的一员。2022年9月,通过甘肃省“三支一扶”计划招募,曹积龙进入永昌县红山窑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开启了深耕基层、服务农民群众
2025-04-28 17:35:00

看!“益起来·济南乡村文化节”上的志愿者身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夏侯凤超4月26日,由济南市委宣传部指导,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主办,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益起来·济南乡村文化节”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社区文化节系列活动在柳埠大集广场正式启动。活动现场,帮扶结对、爱心捐书、健康科普等公益板块精彩纷呈,展现了新时代泉城志愿者的公益
2025-04-28 15:52: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