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各地因苗因地施策 “科技+农业”的多彩春耕图正加速铺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0 13:16:00    

央视网消息:春来农事忙,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春天里的中国。目前,正值大田作物陆续播种的时候,但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一座植物工厂,大量蔬菜却迎来了采收期。不仅如此,在同一座大棚里,蔬菜的采收和种植还可以同时进行。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蔬菜住进智能工厂20天完成“生长接力”

记者来到当地的一座生菜大棚,这些蔬菜就像在工厂的生产线上一样整齐排布,分区明确。采收区的生菜已经完全成熟了,看起来翠绿又饱满。种植区里的这些小海绵里就是刚刚经过培育的菜苗。在这里,农技人员通过智能技术能够精准地调控这里的光、温、水、气,来让这里的蔬菜不停地生长,从一株小菜苗到一整颗生菜只需要20天的时间。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让这里跨越了天气、季节和土地的限制,实现了种植和采收的无缝衔接。

智能科技助生产 蔬菜产量翻几倍

由于生长周期短,这里的蔬菜一年可以收获12到13茬,而传统种植最多只有3到4茬,一座大棚一茬的产量可以达到13000斤。算下来,年产量可以达到传统种植的10倍以上,其中叶类菜更是能达到传统种植产量的40倍。而在这座植物工厂里一共有8个这样的科技大棚,去年一年的蔬菜产量已经超过了67吨。

在安徽省种植的蔬菜总产量中,设施蔬菜的贡献巨大。这里的蔬菜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每年可以输送超过500吨绿色有机的定制蔬菜。

无土栽培 智能管理省时省力又省心

除了长得快、产量大之外,与传统蔬菜大棚相比,这种蔬菜工厂的生产模式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优势就是省人力、方便管。记者所在的这座大棚里,目前只有两名农技人员正在工作。这究竟是怎么实现的呢?其实,这主要得益于一种特殊的种植方式。

这里的蔬菜不种在土里,而是生长在泡沫板上,这种无土栽培的方式叫作气雾栽培,它的奥秘就在泡沫板的下方,提起来看一下。管道里正在喷淋的是营养液,可以定时定量根据需要来为蔬菜搭配各种营养元素,富硒富锌都不在话下。那么这些营养液是从哪来的呢?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大型的营养液储存罐,通过管道把营养液输送到每一颗蔬菜的根部。

这块智能屏幕上显示的就是大棚里各种传感器收集来的实时数据,系统可以根据设置好的参数和条件提前分析这些信息,自动为蔬菜输送各种各样的营养液。由于是封闭化管理,避免了病虫害的发生,也让蔬菜没有了农药残留。不仅是这座大棚,蔬菜工厂里的所有种植大棚,不管是生菜还是小番茄都可以利用这套系统实现自动管理。可以说,这里的蔬菜种植完全实现了科技化和工厂化。

江苏南通:抓紧小麦田管 开展病虫害防治

随着天气回暖,江苏南通290余万亩小麦进入生长关键期。当地种植大户们正抢抓农时,利用无人机等开展喷施作业,进行病虫害预防。

这是位于南通通州区十总镇的一处高标准农田,多架植保无人机和自走式植保机正在麦田里进行喷洒作业。由于当地前期降水较少,延缓了小麦生长,而随着最近气温逐渐回暖,小麦生长进入了关键期。当地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开展墒情、虫情监测,指导农户运用植保机追肥、喷灌,为今年夏粮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广东:早稻进入春灌期 沟渠清淤保证灌溉效率

眼下,广东的早稻进入春耕春灌高峰期,各地对水塘、沟渠等进行大面积的清淤工作。

在廉江市营仔镇的大山村,多台挖掘机正在抓紧对沟渠进行清理,确保农田灌渠“血脉畅通”,保障农户们顺利开展插秧作业。

预计清淤后农田灌溉效率将提高三成以上。去年冬季至今,广东全省已经清理水塘1.09万个、农田灌排沟渠1.37万公里。

甘肃定西:小农机梯田“快跑” 科技赋能“山地粮仓”

春耕时节,甘肃定西市陆续开展马铃薯深耕、覆膜、播种等工作,今年的农机队伍中,多了一种专门在梯田上作业的小农机。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它们是怎么在“巴掌田”里大显身手的。

在甘肃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的田地里,农机手驾驶着新机械进行深耕作业。由于这里属于丘陵地带,地块面积不大、且弯道多,过去主要靠人工耕种。这种新拖拉机采用了折腰转向轮式设计,能够灵活掉头转向。

据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测算,原本只能种植5行土豆的宽度,使用新升级的机器后,现在能种植6行,预计每亩地土豆产量可增加600斤左右。

为抢抓农时,马铃薯的春季种薯切块也同步开展。和往年需要人工切种不同,今年这里有了种薯切块试验机。

科技赋能传统农业,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今年的春耕备耕,甘肃省预计投入各类农机装备110万台(套)。而适用于丘陵山区的特制机具,也批量投放到农业生产当中。

来源:央视网

相关文章

我市粮油肉蛋蔬菜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五一”劳动节假期临近,为全面掌握我市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价格情况,切实做好节日期间保供稳价工作,4月28日,市发展改革研究中心对我市部分生鲜超市进行市场巡视。通过实地走访,重点了解粮、油、肉、蛋、菜等与群众生活、节日消费密切相关的重要民生商品的价格动态和供需情况。 从市场巡视情况来看,当前我市粮、油
2025-04-30 13:54:00

北京“五一”每天4万人加强保洁,225座公厕可临停15分钟

“五一”期间,全市每日将出动约4万名作业人员,加大旅游景区、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的清扫保洁频次和巡回保洁力度。此外,本市再增19座方便司机如厕的“可临停15分钟公厕”,使全市“可临停公厕”总数达到225座。国子监街,东城区城管委工作人员正将一张印有二维码的文明旅游提示海报张贴在街巷长公示牌旁的墙面上。
2025-04-29 17:34:00

“小学教材逼疯家长”,是时候给家长减负了!

家长不是“作业质检员”,用旧的知识储备强行辅导,既违背教育规律,也模糊了家校共育的边界。“万的第二笔不是撇吗?”“司马光砸的是瓮不是缸?”“嗯的拼音竟然不是en而是ng?”“数学题20-x=9,原本两步就能得出答案,现在需要五、六步?”△ 社交平台上,部分教材修改内容引发网友讨论最近,一篇《逼疯家长
2025-04-28 19:44:00

AI赋能打造新质生产力 中国一汽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制造流程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柳姗姗 通讯员 邓志华 张诗淼在AI重构生产力的浪潮中,工业制造的边界正被重新定义。近日,中国一汽积极主导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的迭代开发,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制造流程,率先引入物流拣选与搬运场景,开启了“AI+制造”的深度实践。据了解,为让人形机器人能在复杂的物流区
2025-04-28 16:22:00

老河口供电:深耕电缆试验技术 夯实智能电网建设根基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付润晗、胡培)在电网规模持续拓展、供电需求日益多元的时代浪潮中,提升电网设备运维水平、强化核心业务技术能力已成为保障电力稳定供应、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4月25日,国网老河口市供电公司举办核心业务技术大讲堂之高压电缆试验技术培训,为公司电网运维团队注入强劲技术动能。为
2025-04-27 12:05:00

李涛:十年匠心“电”亮煤海青春

阳光讯(刘峰 记者 李源)李涛有着些许坎坷的经历,开过搅拌机,干过酒店服务生、锅炉检修工等工作,但这都不是他感兴趣的。2014年,28岁的他来到了孙家岔龙华煤矿选运队,成为了一名维修电工。刚接触到电工岗位,李涛深感到自身的渺小。谈起学技术,李涛深有感触地说:“刚开始,我连防爆开关的启动按钮都找不到,
2025-04-21 14:52: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