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仇玉姣
洞庭水色浸云光,巴陵城韵自悠长。岳阳,犹如一卷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承载着千年文脉,焕发着时代生机。
5月24日至26日,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将在此盛大启幕,岳阳正以诗意的姿态、滚烫的热忱,敞开怀抱迎接四海宾朋。
近年来,岳阳在文旅融合之路上笃定前行,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从浅尝辄止的匆匆一瞥,到沉浸其中的深度体验;从单一的门票营收,到多元的产业繁荣;从传统旅游城市的刻板印象,到全域旅游的全新格局,岳阳正大步迈向国际旅游目的地,在时代浪潮中绽放独特魅力。
通江达海,文脉奔涌展宏图
岳阳,素有“湘北门户”之称,北依长江,南纳三湘四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便是通江达海的交通要冲,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公元前505年建城,古称“巴陵”“岳州”,2500多年的岁月沉淀,为岳阳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古老传说口耳相传,文人诗篇镌刻时光,民俗风情独具韵味,历史遗迹静默诉说过往,每一处都承载着千年记忆。从屈原的《离骚》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洞庭渔歌到君山银针,岳阳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诗意与故事。

交通是岳阳腾飞的强劲引擎。如今,水陆空铁四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已然成型。京广铁路、京广高铁风驰电掣,缩短与各地时空距离;京港澳高速、杭瑞高速纵横交错,出行便捷高效;岳阳三荷机场航线不断拓展,架起空中通途;城陵矶港作为长江八大深水良港之一,通江达海,去年跻身长江百万标箱枢纽大港,成为岳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让这座城市与世界紧密相连。
十年来,岳阳紧紧抓住时代机遇,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已成为湖南省第二大经济体、省域副中心城市。特色粮油、蔬菜产业生机盎然,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稳步前行,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深厚的历史底蕴、便捷的交通网络、蓬勃的发展活力,岳阳正以崭新的姿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蓄势待发,迎接四方宾客,开启文旅融合新篇章。
“景”上添花,老景区焕新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月13日,岳阳楼景区内,《今上岳阳楼》沉浸式走读剧场第二场内测,引领游客穿越千年,与范仲淹、滕子京展开古今对话。

作为岳阳文旅的“金字招牌”,岳阳楼景区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近年来,岳阳楼景区不断推陈出新,先后推出夜游岳阳楼、《今上岳阳楼》沉浸式走读剧场等项目,让游客从不同角度感受岳阳楼的魅力。
今年5月推出的《今上岳阳楼》沉浸式走读诗境剧场,以“实景演艺+情景互动+角色扮演”的形式,带领游客穿越千年,与范仲淹、滕子京等历史人物对话,深度体验岳阳楼文化内涵,内测期间两场演出座无虚席,好评如潮。“以前来就是看楼拍照,现在有了夜游和演出,有趣多了。”广东游客李先生感慨道。
不止岳阳楼景区“上新”,为迎接旅发大会,岳阳多个景区启动升级改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位于君山区的麋鹿苑,历经了几个月的加班加点改造,终于在旅发大会前“焕新”归来。
这里新建了救助科研站、展示文创空间以及室外景观工程,并引入了新动物种群。新的麋鹿苑在接待量方面也大幅提升,可同时接待1500名游客游览、1000名学生开展研学科普课程。
临湘市龙窖山老龙潭景区也有不小的变化。2025年2月中旬,老龙潭景区改造升级项目正式启动。老龙潭牌楼、露营基地、路面、游客中心以及文化墙等基础设施焕然一新。
“夜”态缤纷,点燃城市烟火气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热闹非凡。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游客熙熙攘攘,小吃摊香气四溢,文创店琳琅满目,酒吧里欢声笑语,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是岳阳城市的“根”与“魂”,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近年来,岳阳市对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性开发,保留了街区的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同时引入新业态,让老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以前这里是破旧的老街,现在改造后变得这么漂亮,晚上出来逛逛,感觉特别惬意。”市民刘女士说。
自2022年起,“洞庭渔火季”大型系列文旅活动在街区常态化举办,点亮了夜经济。湖畔音乐节、绚丽烟花秀、特色美食节轮番上演,吸引了众多游客。2024年,街区接待游客超1200万人次,拉动消费超24亿元,不仅带动周边区域价值提升,还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让老城区居民共享文旅发展红利。

为迎接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切实保护好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2025年1月以来,岳阳市对洞庭南路全面开展升级提质改造。项目北起街河口,南至韩家湾,全长约1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筑修缮、房屋加固、建筑改造等,并对实施范围内的景观、亮化、街巷、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提质改造。
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二期对多栋建筑进行活化利用,招商时充分考量意向商户与业态要求的契合度,对接了餐饮类、酒店类、休闲类、零售类、文化类、娱乐类等业态百余品牌。目前,烧烤、湖鲜、文创、布艺、银饰、糖水、姜辣、小吃等数十家商家已开门营业。

在这里,游客可以“赶一场早集、穿一次汉服、坐一路火车、聊一会闲天、品一杯名茶、拍一张靓照、吃一顿湖鲜、赏一出好戏、嗨一场酒吧”,体验原汁原味的岳阳生活。
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的蜕变,是岳阳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通过保护历史风貌、植入现代业态、营造文化氛围,这条老街不仅找回了昔日的繁华,更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活力,成为展示岳阳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
“新”意十足,打造文旅新地标
岳阳中华大熊猫苑里,10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成为岳阳的新“顶流”。它们或慵懒地躺在地上晒太阳,或津津有味地吃着竹子,或调皮地嬉戏玩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没想到在岳阳也能看到可爱的大熊猫。”来自长沙的游客张女士说。
岳阳中华大熊猫苑位于岳阳市南湖新区龙山,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大熊猫栖息地。自2023年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成为岳阳文旅新地标。“熊猫的萌态”也成为继“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后的又一张岳阳生态名片。

君山区的江豚湾景区,也是一个热门打卡地。这里曾是砂石码头,给居民和生态带来诸多困扰。2017年,岳阳市关停拆除了区内9个长江非法砂石码头,开展生态复绿工作。原砂石码头华丽变身为生态公园,并建成“守护好一江碧水”展陈馆、微笑绿洲露营基地、体育公园等配套设施,形成了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区。

如今,漫步江豚湾,蓝天白云、飞鸟芦苇相映成趣,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游玩打卡,周末和节假日更是人气爆棚。
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景区建设,更与城市更新、社区改造息息相关。过去十年,岳阳通过文旅赋能城市更新,将一批老旧社区、城中村改造为特色文旅小镇,既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又创造了新的旅游吸引物,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洞庭湖小镇和洞庭渔歌小镇的蜕变就是这一模式的生动体现。

洞庭湖小镇,位于湖南岳阳洞庭湖旅游度假区,从昔日的城中村华丽变身为文旅新地标。这里汇聚了餐饮、民宿、茶馆、书店等各种业态,成为游客体验岳阳慢生活的理想之地。
“我们将洞庭湖小镇定位为‘城市微度假目的地’,通过打造特色业态和举办各类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洞庭湖小镇运营负责人介绍。
洞庭渔歌小镇(原岳阳西瓜山)坐落于岳阳楼区,与东风湖毗邻而居。南宋时期,渔民堆砌土山祈福,其形似西瓜,故而得名。如今,经精心改造,这里巧妙融入洞庭渔歌非遗,蜕变为集文化传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漫步其间,脚下是绘有五彩鱼形图案的街道,仿佛踏入渔文化艺术长廊;抬眼望去,建筑外墙上巨幅渔文化壁画栩栩如生。色彩鲜艳的大鱼“游”于墙面,诉说洞庭渔乡故事。小镇内,洞庭渔歌非遗剧场、岳州窑非遗展馆、渔文化展陈馆等景点错落有致,和谐广场供游客休闲娱乐。
趣游岳阳,文旅活动显魅力
岳阳不仅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更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打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旅活动,让生态与人文交相辉映。
每年冬季,洞庭湖便迎来一场盛大的自然盛会——洞庭湖国际观鸟节。数十万只候鸟从远方奔赴而来,在此越冬栖息。湖面上,雁阵排空,鹤舞翩翩;芦苇荡中,鸟儿或觅食嬉戏,或振翅高飞。全球观鸟爱好者慕名而来,架起长枪短炮,记录下候鸟的灵动瞬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岳阳马拉松赛则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活力与激情。赛道沿洞庭湖精心设置,选手们在竞技奔跑的同时,可尽情饱览湖光山色。碧水蓝天之下,选手们宛如在画卷中穿梭,感受“人在画中跑”的独特体验。
赛事不仅吸引了众多专业跑者和运动爱好者参与,更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的繁荣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融合。
这些特色文旅活动,让岳阳的知名度蜚声国际,也让更多人领略到这座城市的别样风情。
依水而兴,做好“水文章”
岳阳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近年来,岳阳市充分发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水上旅游,做好“水文章”。
岳阳洞庭湖区旅游航运建设工程一期(南岳坡旅游码头迁址提质)项目已于近日完工,新的南岳坡旅游码头——华菱港旅游码头,从货运码头转型为现代化旅游客运码头,设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实现了华丽蜕变,成为岳阳城市的新名片。在这里,游客可以乘坐游船,欣赏洞庭湖的美丽风光。
今年4月,城陵矶港新客运趸船“城港客趸1号”投入使用。该趸船长105米,宽18米,是目前长江中游最大、最新的客运趸船。它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城陵矶港的客运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文旅融合,方兴未艾。如今的岳阳,既有千年古城的厚重底蕴,又有现代都市的活力四射。未来,这座江湖之城将继续深挖文旅资源,创新产品、提升服务,努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让世界领略“大美江湖天下岳阳”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