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最新“蜀道数据”出炉 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发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5:07:00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蜀道,作为中国大地上一个独特的文化与地理符号,承载了中西部地区3000余年的文化积淀与发展历史。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项目自2024年3月启动以来,在国家文物局的统筹下,川、陕、甘、渝四省市考古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协同联动,对蜀道全线展开系统性调查与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对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陈仓道、褒斜道、祁山道共六条干线的调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考古成果。4月26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成都召开。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工作,蜀道考古项目组已初步掌握了6条蜀道主线保存较好路段的基本情况,形成了目前最为准确的“蜀道数据”。本次工作共调查蜀道里程2073千米,沿线分布各类文物遗存1034处,新发现文物遗存297处。

蜀道阶段性调查线路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沿线大量考古新发现

实证蜀道绵延千年的历史

蜀道连接川、陕、甘、渝四个省市,跨越多种地势地貌,其道路本身的修建就是一部宏大的历史,更是蜀道建设者们因地制宜、巧夺天工的智慧结晶。本次调查工作中新发现的道路遗存包括形制多样的碥道、栈道、桥梁等。目前,以金牛道上的碥道保存状况最好,米仓道上的桥梁类型最丰富,荔枝道上的新发现路段最多。

《新路颂》摩崖石刻(唐开元年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北宋《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除了道路本身的历史以外,在本次调查工作中,亦发现了大量的遗址、墓葬、碑刻等文物遗存,其年代从先秦跨越至清代,是以道路为基础,从而凝聚起沿路历史的真实写照。其中,陈仓道上新发现的梁鹿坪遗址先周文化墓葬为探寻最早的“周道”提供了新的方向;金牛道上新发现十二桥文化时期的三堆遗址、井田村遗址对探索先秦时期金牛道的历史走向提供了新的证据;米仓道上新发现的龙王堑石刻包含了自唐、宋、元、明、清共5个朝代的8通文字题刻,充分见证了米仓道绵延千年的历史进程。

重庆市万州区花岩古道(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重庆市涪陵区北岩题刻(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在蜀道沿线新发现的多处建置城市遗址及相关遗存,除为早期蜀道的选线提供了重要线索外,更实证了蜀道在统一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例如,金牛道旁发现的汉晋新都城遗址;褒斜道上确认了汉晋就已存在的三交城遗址;荔枝道上新发现了垫江县桂溪县城、开州县坝遗址等唐宋时期城址;在陈仓道的凤州古城周边还发现了成体系的烽燧设施,与城市遗址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城防体系。蜀道以国家道路串联区域城市,以关隘、驿铺保障道路正常通行,充分体现了蜀道作为“国道”在秦汉、唐宋、明清等历史时期中的现实价值。

统一标准和“一家牵头,多家协作”方法

为线性文化遗产调查工作提供“蜀道经验”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调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与会的数位专家就蜀道考古的新发现,提出了调查发掘和研究方向的建议。“蜀道是一个具有世界史意义的历史遗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子今说。除了在克服地理障碍的成就之外,蜀道通过数道延伸,将草原丝绸之路和海洋丝绸之路连通起来,这一点意义尤为重要。此外,本次调查工作不仅采取了考古学的调查方式,同时结合了社会学、战争史、军事史、工程史,乃至文学史等多种研究方向,在点评环节中,王子今对这种多学科交叉的调查方式予以了肯定。他建议,对新发现的重要遗存进行试掘,尤其是关隘和驿站的遗存,将对蜀道考古的工作有重要帮助。

剑阁觉苑寺壁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作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中第一个以线性文化遗产为对象的考古项目,蜀道考古项目以完整的蜀道路段为单位,采用“一家牵头,多家协作”的工作方法,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将为全国古代道路和线性文物的调查保护提供了范例。作为蜀道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孙华在听取汇报后,对统一“以线串点”的调查方法、道路分级标准和记录规范体系等探索线性文化遗产考古调查的“蜀道标准”,给予了肯定:“这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其他重要古道的考古工作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青泥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蜀道不仅是中国古代中心地区与巴蜀地区的交通干线,更是体现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等突出特征的线性文化遗产。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通过此次蜀道考古调查工作,对蜀道及沿线遗存的保存现状进行了系统摸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有助于蜀道考古走向深入,推动蜀道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绵阳仙海凤凰山古道航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相关文章

赵乐际同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座谈时强调   贯彻实施新修改的代表法   提升代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记者熊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29日下午同列席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交流。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贯彻实施新修改的代表法,全面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代表工作制度化
2025-04-29 20:16:00

权威发布:70项改革创新项目!威海统战12条措施“同心改革·聚力发展”

4月29日,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真抓实干勇争先 狠抓落实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威海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周华,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其成,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新闻发言人公绪亮,荣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曲兆文,介绍《2025年实
2025-04-29 18:23:00

提升工作水平!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培训会举行

29日,市委社会工作部主办的2025年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培训会举行,全市各县(市)区社会工作部,街道、社区书记及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代表等共计200余人参加会议。培训会邀请省委社会工作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指导处处长李罡开展专题讲座。李罡围绕党建引领、专业社工赋能、志愿服务项目设计等核心内容,结合典型案例
2025-04-29 17:32:00

宁陕县财政局:多举措提升财政投资项目评审质效

本报讯(记者 陈涛 通讯员 周俊湦)今年以来,宁陕县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财政工作部署,围绕“规范、高效、精准”目标,通过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强化监管、提升服务,扎实推进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工作,为政府投资项目把好“造价关”。完善制度,规范评审流程。修订《关于进一步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程序的通知》,细
2025-04-29 10:35:00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曹积龙:扎根基层向上成长

为农户送去技术指导,给群众带来医疗服务,让孩子畅游知识海洋……在“三支一扶”计划支持下,金昌市广大青年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曹积龙就是他们中的一员。2022年9月,通过甘肃省“三支一扶”计划招募,曹积龙进入永昌县红山窑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开启了深耕基层、服务农民群众
2025-04-28 17:35:00

最新“蜀道数据”出炉 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发布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蜀道,作为中国大地上一个独特的文化与地理符号,承载了中西部地区3000余年的文化积淀与发展历史。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项目自2024年3月启动以来,在国家文物局的统筹下,川、陕、甘、渝四省市考古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协同联动,对蜀道全线展开系统性调查与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对金牛道
2025-04-26 15:07: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