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事情这么快就解决了,这下我们村民抗旱浇地的电费也有着落了”!7月17日上午拿到租地款的村民代表陈某拉着周至县综治中心张荣福说事品牌工作室张荣福的手激动地说。
近日,周至县综治中心张荣福法律说事品牌工作室创新运用“综治+N”多元化解纷机制,联合司法、信访、村委会等多方治理力量,成功调解一起涉农土地承包合同纠纷。该案的成功化解,既及时防范了120元村民土地流转租金的欠付风险,又有效保障了当地村民苗木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周至县终南镇某村将34.4亩土地承包给承包商何某,用于发展苗木花卉产业,但由于近年来苗木花卉产业不景气等原因导致承包商的苗木款不能及时收回,村民的土地承包租金也迟迟不能兑付,承包商多次给村民承诺的给付期限却屡屡落空,村民们情绪激动,多次扬言要毁掉承包商种的苗木,天干物燥,猕猴桃园里的果树都快旱死了,村民们心急如焚,急需等钱抗旱保苗,收回土地,另行发包,之后,他们冷静下来向多部门反映求助无果,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刚刚运行不久的周至县综治中心寻求帮助,综治中心即刻指派荣获全国维权先进个人荣誉的张荣福进行调解,张荣福品牌工作室受理该案后,立即启动涉农纠纷快速向应机制。
经研判认为,若走诉讼程序耗时过长,可能会加剧矛盾升级,于是由张荣福工作室牵头与信访、村委会等部门沟通对接,构建法律引导+乡情调解的立体化解纷模式,张荣福品牌工作室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调解庭搬到了田间地头,方便各方当事人参与调解,并就合同解除的法律效率及违约 责任进行专业释明,工作人员强化法律指引,逐条阐释协议条款,通过诉讼风险评估引导双方当事人理性解决问题,同时工作人员还注重情感疏导,运用乡规民约和乡土情感开展疏导劝解,促成双方在互谅互让基础上达成共识,工作人员还向双方介绍苗木产业的扶持政策,提出土地租金和生产经营的折中方案,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经过联合调解近10天多轮次耐心协调,纠纷双方最终达成协议,由承包方何某于协议签订后一次性支付120户村民土地承包费20640元,确保村民地租款如期发放,该承包合同继续履行。

“土地纠纷无小案,调处一案能暖一片民心”。7月17日,村民代表陈某等10余人,冒着40℃ 的高温敲锣打鼓,携带一面写有“真心为民办事、倾心为民解忧”的锦旗和鞭炮,来到县综治中心,“为了这桩纠纷,我们前前后后折腾了好几年,感谢综治中心张荣福品牌工作室帮我们彻底解决了”。该案的圆满化解,是周至县综治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生动缩影。周至县综治中心运行以来始终以“如我在访”意识,着力构建“综治+N”多元解纷网络,通过非诉讼调解,联调共治等工作机制,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在基层一线高效化解,为苗木、花卉、猕猴桃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目前已成功化解涉农纠纷31起,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编辑:侯宜均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