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通信营销电话,藏了多少“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5 21:52:00    


新华视点·聚焦315丨通信营销电话藏了多少“坑”?


通信套餐“免费升级”“限时优惠”……这些被消费者视为优惠的广告,不知不觉中却暗藏套路。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通信行业电话营销花样百出,诱导升级、隐性扣费等现象依然存在。


花样百出 套路多多


近年来,不少人反映,会不时接到自称是运营商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或称能免费升级服务,或说能降低资费……花样繁多的营销活动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套路。


——名为“降低资费”,实则开通服务。


不久前,某运营商营销专线给广东东莞王女士打电话,说可将她99元的套餐改成39元,并给王女士发了一条短信,让其出示验证码。


“我在给官方客服打电话确认来电号码为官方号码后,把验证码给了来电客服。”王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发现验证码短信内容和降低套餐资费不一致,她再三与客服确认,客服说“只是系统问题”。


几分钟后,王女士却收到开通6元增值服务的短信提醒,她再次打电话确认,客服却告诉她,她名下账户套餐并未更改,只是开通了增值服务。


——通知“限时优惠”,实则无需升级。


江苏常州汤女士告诉记者,近日,她接到某运营商官方营销电话,被告知此前她购买的套餐优惠即将失效,如果不从60元升级到89元套餐,下月价格将回到套餐优惠前的每月219元。


汤女士同意了“升级”,稍后她再次咨询运营商官方客服时,却被告知其实她之前60元的优惠套餐可自动延续。但此时,她已收到89元套餐办理成功的短信,套餐将于下个月生效。经拨打客服电话交涉,汤女士终于改回60元套餐。


——声称“免费”,实则扣费。


去年12月,广州的谢先生接到某运营商客服电话,对方称将其4G套餐升级为5G,可免费获得20G通用流量包。谢先生多次确认免费后提供验证码开通。


但今年1月,其话费账单额外新增20元流量包费用。谢先生投诉后,运营商客服第一次回电称“沟通误会”,愿退20元资费;第二次回电退款到账,坚称“误会”,提出补偿50元话费。


记者调查发现,通信营销人员在电话里常使用“免费升级”“限时优惠”等模糊话术或夸大套餐的优惠力度,却对限制性条款闪烁其词,消费者容易被误导。消费者在办理后才发现,实际体验与宣传不符,但此时已无法轻易取消。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看到,运营商营销相关投诉达800多条,消费者对于“电话诱导消费和霸王条款”等方面投诉较多。


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通信服务领域消费维权报告》显示,电话推销频繁、营销手段不规范成为最令消费者糟心的问题之一。


营销电话缘何“变味”


记者从运营商内部人士获悉,运营商营销渠道一般分直销渠道、代理渠道、电商平台等几种。行业竞争越发激烈,企业的经营压力逐步传导至这些营销渠道。


近日,记者来到西部省份两家通信服务公司的呼叫运营中心进行暗访,发现一些“授权代理商”为追求效益,将营销成功率与业务人员收入挂钩。


“主要工作就是通过运营商官方号码推销宽带、流量等业务。”其中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电话营销工作薪资构成为“底薪+提成”。


“比如客户现有套餐是每月19元,成功把套餐转化成39元,中间差额20元,就累计20积分。”该员工说,客服每月综合薪资在4000至8000元不等,如连续两个月未达2000积分,员工将面临被淘汰。


记者了解到,在一些代理渠道中,营销人员通过各类话术想办法“套路”用户,一些人会专门针对老年群体。


“想要业绩就要昧良心。”河南某代理公司前电话营销员小玲告诉记者,一些业绩好的员工专门忽悠老人:反复强调其每月消费较多,声称“我们能把价格降下来,能省不少钱”,并手把手教老人提取开通新增服务的验证码。“有的骨干一天出30单,一半以上是老人。”小玲说。


另一家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电话客服要按照“开场白-业务介绍-确认下单-下发短信-温馨提示”流程执行外呼工作,在客户已确认下单意愿、官号发送业务办理短信后,客服才会“温馨提示”违约金等重要条款信息;该负责人要求客服人员不得主动引导客户产生升级投诉,“90%的客户都没有投诉的意识”。


记者调查发现,与线下营业厅办理业务相比,电话营销更易“埋坑”,口头合同取证难度大、证据认定复杂,消费者往往只能吃“哑巴亏”。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运营商推销人员在推销电话中以免费试用、免费升级、免费赠送为幌子,故意隐藏或模糊最低消费、合约期限、自动续费、违约金等关键信息,诱导消费者开通付费业务等不正当营销问题突出。


规范经营以服务质量赢得市场


针对电话推销频繁、营销手段不规范等问题,相关部门多次出台规定。


2018年8月,工信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电信资费营销行为的通知》,明确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虚假宣传、片面夸大或混淆资费优惠幅度,以及做出其他容易引起用户误解的宣传。


“运营商授权第三方公司开展营销活动,需对其行为负责。”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运营商应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营销人员的行为。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马勇认为,通信营销电话乱象应引起重视,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及时填补营销规制漏洞。


“治理这一屡禁不绝的行业‘顽疾’,应直击病因。”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欧卫安表示,除加强通信运营商的管理外,还需从源头上推动企业采用更加合法、合规的营销方式。


陈音江表示,根据民法典合同编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口头订立合同,但合同的内容需要双方充分知情并同意。如果通过隐藏条款、模糊话术等误导消费者签订合同,应属无效合同。


重庆志和智律师事务所律师杜培建议,消费者在接到营销电话时,应尽量保留通话录音、短信记录,同时仔细了解营销项目具体内容和合同条款。如遇不合理收费或强制消费,可及时向工信部投诉平台、消费者组织等渠道投诉,积极维护合法权益。


“除加强监管外,运营商还应从源头上提升服务质量,增加高质量产品供给。”欧卫安表示,运营商应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以更高质量的产品主动“赢”得市场。


来源:新华社

记者:周思宇、胡林果、胡锐


图片
转发提醒!图片

相关文章

新茶饮何以持续火爆(农产品新消费观察)

来源:人民日报为有力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近日,十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引领供需结构升级。近年来,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势头明显,新场景、新模式、新渠道成为农产品消费重要增长点。本版今起推出“农产品新消费观察
2025-09-05 07:03:00

声网上榜IDC中国AI Agent市场概览全景图

继入选 IDC 中国 AI Agent 市场剖析及厂商推荐,声网近日又上榜IDC中国 AI Agent市场概览全景图“企业级智能体—客户服务/对话式 AI 版块”。IDC指出,企业级智能体应用聚焦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利用 AI Agent 技术助力企业在不同业务环节实现优化升级,包括降低运营成本、提
2025-09-04 00:04:00

国安部提醒:加密通信软件成境外间谍新掩护

一些通用加密通信软件在为信息提供保护的同时,也为境外间谍不法活动提供了新的掩护。其风险如暗流涌动,需高度警惕。加密通信软件潜藏的“暗流”——间谍活动的“暗线通道”。工作发现,一些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将通用加密通信软件打造为策反渗透的“暗线通道”。他们利用加密软件的隐蔽性,传播极端思想和虚假信息、组织非法
2025-08-30 07:16:00

南非有中国人遭绑架,中使馆紧急提醒

中国驻南非大使馆26日发文:8月19日,豪登省约翰内斯堡南部Aeroton地区发生一起中国人遭绑架案件。案件发生后,驻南非使馆及驻约堡总领馆高度重视,立即按工作机制组成专案组。使馆第一时间致电南非国家警察总局高级官员,并与负责案件办理的警官商讨案情,由使领馆会同南非华人警民合作中心安抚受害人家属情绪
2025-08-21 12:18:00

江瀚:网红精品书店如何变“流量”为“留量”?

中新经纬8月18日电 题:网红精品书店如何变“流量”为“留量”?作者 江瀚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据媒体报道,日本知名书店品牌茑屋书店成都店因业务调整将于8月31日闭店。而在此之前,茑屋书店自去年10月至今已经关闭了其位于国内的3家门店。最近几年,精品书店越来越成为各大城市的网红打卡点,从鸢屋书店到诚品
2025-08-18 14:59:00

“免费续面”风波:善意需要边界

夏博近日,一段“女子带孩子点一碗面多次免费续面”视频在网络上传播。视频中,一位女子带着多名孩子来到餐馆,主食仅点了一碗面,而后利用商家推出的“免费续面”服务,先后续了两次面,第三次续面时商家予以拒绝。随后女子给了商家差评,由此引发双方争吵。此事引发网友关注讨论。(8月15日红星新闻)面馆老板的委屈不
2025-08-16 20:36: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