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独家对话“建筑界诺奖”普利兹克奖组织方:刘家琨的作品尊重传统并回应当代挑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21:00:00    

今年3月4日,全球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正式揭晓,奖项得主为来自中国成都的刘家琨。

自1979年设立以来,普利兹克建筑奖每年都会颁发给“对人类和建筑环境做出持续且重大贡献”的建筑师,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刘家琨接受记者采访 红星新闻记者王勤 摄

刘家琨是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第54位获得者,也是继王澍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建筑师。他出生于成都,于1999年成立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至今仍在家乡生活和工作。其代表作有西村大院、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重庆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设计系等。

今年奖项揭晓之后,红星新闻对话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组织方,从他们的视角,探寻是什么样的特质,让这位在成都出生、生活、工作的建筑师,从全球建筑师中脱颖而出。

-①-

为何青睐刘家琨?

组织方:其作品体现了才华、远见和奉献

“刘家琨先生的建筑作品,诠释了普利兹克奖恒久的价值追求。他的建筑深深植根于地方,尊重传统,并回应当代挑战。”普利兹克奖组织方首先谈及了刘家琨获奖的深层意义。

官网截图

奖项组织方认为,刘家琨的作品体现了普利兹克奖所表彰的理想:才华、远见和奉献。组织方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了这些理想:他的作品将成都的地方文化遗产、可持续性设计和“社区”设计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融合,使得他的作品不再仅仅停留在“美学”上,而是超越了美学界限,提供了丰富日常生活的空间。

在组织方看来,刘家琨的获奖,是对建筑作为一种承担社会和环境责任的力量的肯定,这与普利兹克奖设立近半个世纪以来所坚守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西村大院 “浅深摄影”供图

“自1979年以来,普利兹克奖的使命从未动摇,那就是表彰那些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建筑环境带来持续福祉的在世建筑师。”组织方代表向红星新闻记者解释道。他们指出,这两项标准,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评委眼中,会呈现出不同的解读和侧重,但其核心精神始终如一。

普利兹克奖之所以能在全球建筑领域持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或许正是因为它始终关注建筑师作为当前历史时刻的推动者,以及他们所肩负的责任。

-②-

如何将地方品质融入作品?

刘家琨:“很成都”又能被世界读懂

普利兹克奖官网的介绍中,刘家琨的建筑之路被形容为“既非直线,也非预期”。童年时期在医院的观察,青年时代自愿短期外派到西藏那曲的经历,以及文学创作的滋养,都为他后来的建筑思考提供了养料。“我一直希望像水一样——渗透到一个地方,不带有固定的自我形态,融入当地的环境和场地本身。”刘家琨曾这样阐述。

位于成都倪家桥路的玉林颂设计空间,由刘家琨亲自设计并监工。红星新闻记者王勤 摄

红星新闻此前对话刘家琨,他以“很成都”的方式分享了自己对建筑、对成都的感悟,他那份源于成都的“随意和包容”,以及对本土文化和社区生活的热爱,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他的建筑创作,并最终赢得了世界的认可。

刘家琨设计的成都水井坊博物馆 图据视觉中国

刘家琨解释,“很成都”意味着随意感与包容性,这种特质不仅体现在成都的城市氛围中,更深深地影响着他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一座城市的氛围,就是一个人生活的营养。这座城市独有的特质,会渗透到人的骨子里,成为你工作和思考的一部分。”

成都“网红打卡点”东郊记忆也有刘家琨的身影 图据视觉中国

“建筑应该揭示一些东西——它应该概括、凝练和展示地方的内在品质。它有能力塑造人类行为和营造氛围,提供宁静和诗意的感觉,唤起同情心和仁爱,培养休戚与共的社区意识。”同时,刘家琨还强调了建筑“为人使用”的重要性。他表示:“建筑物首先为人使用,这个功能是建筑的第一要义。”

-③-

刘家琨获奖的意义:

建筑的关注点更在于与人性本身的互动

回顾历届普利兹克奖得主,不难发现,奖项一直青睐那些着眼于解决全球紧迫问题、可持续性、公平性和文化完整性,具有远见卓识和实验精神的建筑实践。一些曾经被认为是边缘的、实验性的探索,如今都根据普利兹克奖的标准(通过建筑艺术惠及人类和建筑环境)已成为核心。

刘家琨设计的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 图据视觉中国

“普利兹克建筑奖长期以来都认识到,建筑在演变中的角色,是应对社会挑战,促进社会影响。”普利兹克奖组织方强调。他们指出,该奖项的持久影响力,不仅在于其能够反映当下的建筑趋势,还在于其能够以前瞻性的视野,通过每年的审慎选择,塑造着当代建筑的讨论。

而今年,刘家琨的获奖,在普利兹克奖组织方看来,正清晰地传递出建筑未来发展的重要信号:“强调了建筑作为社会、文化和环境力量的对话正在不断扩展——这是一种平衡传统与现代、社区需求与全球挑战的对话。”

刘家琨的实践有力地重申了一点:建筑不仅服务于经济和机构,还要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培育出既坚韧又与环境紧密相连的空间。这与当前全球建筑环境面临的挑战息息相关。在这样一个时代,刘家琨的作品以其谦逊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和深刻的社会意识,显示出了建筑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组织方表示:“2025普利兹克奖将持久地提醒我们,建筑的关注点不仅仅在于形式和材料,更在于与人性本身的互动。”

相关阅读>>

对话普利兹克奖得主刘家琨:在成都的随意与包容中“自由生长”

获“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成都建筑师刘家琨:成都具备自己独特的时尚积淀

探访普利兹克奖得主刘家琨的“魔法城堡”:藏身成都老小区 邻居:大家有一个共同点

红星新闻记者 邓纾怡

编辑 张寻 责编 冯玲玲

相关文章

张惠妹决定无限期停工,陪伴88岁母亲;6月刚刚结束巡回演唱会

今年6月,歌手张惠妹在南昌完成巡回演唱会最后一站后,就鲜少出现在公众面前。有媒体报道称,近日,张惠妹表示,要无限期停工,只为陪伴88岁的母亲。据悉,其母亲在2018年被诊断出罹患大肠恶性肿瘤以及一些慢性疾病。据悉,张惠妹在巡演结束后,就表达出想要长期休息的想法,一方面是为演出太过劳累想要休息,另一方
2025-09-10 12:22:00

力破“儿女不孝”传闻,92岁游本昌回应入住养老院,计划进军短剧拍新济公系列

据国际在线文娱报道,凤凰网视频《君品谈》节目发布视频,92岁游本昌的出镜接受采访,回应自己为何选择入住养老院。他表示,入住养老院是追求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在养老院中每日做手指操、听故事、与伙伴们聊天玩球,保持积极生活的状态。在游本昌看来,人生就是不断地交换战场,这是他继续生活的方式,“人在哪儿,哪儿
2025-09-09 17:48:00

崇峻幽深 大气恢宏——黄公望《富春大岭图》

【藏品的故事】作者:李洁璇(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馆员)提起黄公望,世人皆知他所作的《富春山居图》,此画所绘“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南朝梁文学家吴均语),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其实,黄公望还有一幅描绘富春山水的传世杰作《富春大岭图》。该画不同于《富春山居图》的长卷形式,而是用立轴绘写,风格雄峻奇绝
2025-09-07 03:32:00

专访: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将带来稳定发展新动能——访亚美尼亚奥尔别利中心专家梅利基扬

新华社巴库9月4日电 题: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将带来稳定发展新动能——访亚美尼亚奥尔别利中心专家梅利基扬新华社记者钟忠 刘书辰亚美尼亚奥尔别利中心高级研究员约翰尼·梅利基扬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在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此次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将带来稳定发展新动能。梅利基扬认为,当前全球正
2025-09-05 09:06:00

一块“电马儿”的废旧锂电池 “拆”出回收产业链

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高速发展,据测算,我国共有存量电动自行车约3.8亿辆,装配锂电池的电动自行车占比约20%。如何全链条降低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风险?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今日起正式实施,明确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充电器纳入3C认
2025-09-01 08:33:00

50升油箱加进67.96升汽油?监管部门应及时查清真相

近日,又一起加油争议事件引发关注。2025年8月9日,车主杨先生在成都市某中石油加油站加油,加油机显示加了67.96升汽油,而杨先生的汽车的油箱设计容积只有50升。杨先生认为加油机有猫腻。8月21日,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称,相关情况正在全面调查中,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置。据澎湃新闻
2025-08-24 04:45: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