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网联中国 | 科技之笔“慧”春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7 16:13:00    

来源:人民网

春分已过,万物勃发。

眼下,我国春耕春播正由南向北全面展开,AI、5G、无人技术……越来越多的“智慧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

江西省南昌县大田农社数字农业运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对AI对话机器人进行测试;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军屯镇天星村,村民逢人就夸稻田里的“机器狗”真能干;

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吉林一号”卫星正为耕地进行“CT扫描”;

福建漳州的港边村育苗基地,“AI虫脸识别”实现了虫害种类统计和数量分析,使病虫害管理从“事后补救”转为“事前预防”;

…………

今年春耕,中国多地乡村、田间地头与往年比——不一样!

江西省南昌县大田农社数字农业运营中心智慧大屏。人民网 涂诗轩摄

“小田同学,看看005号田块生产情况怎么样。”在江西省南昌县大田农社数字农业运营中心,机器人“小田”接到记者指令后,很快就把005号田块的影像呈现在运营中心的智慧大屏上,并根据田里各类传感器采集来的监测数据和大模型,研判土地施肥、植保等需求,给出了下一步作业方案。

“机器人‘小田’是我们数字化管理系统接入DeepSeek后的又一尝试。结合‘小田’给出的作业方案,工作人员还会进行实地了解,通过不断更新数据和反复测试,以提升‘小田’的精准度。测试完成后,将在今年春耕后的作物生长全过程中加入这一应用。”江西大田农社总经理邹泰晖说。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天星村智能巡检机器人“小胖”(左)和“小瘦”(右)。王玉萍摄

春管,江西大田农社有机器人“小田”,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天星村则有机器狗“小胖”和“小瘦”。

“小胖”和“小瘦”是天星村千亩稻田里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大家亲切地称其为机器狗。它们一只搭载了多线程激光雷达与DeepSeek深度学习算法,一只内置农业专用柔性关节,可自动避障、爬坡过坎,灵活穿梭于田埂间,实时扫描作物长势、分析病虫害、采集气象数据。

“不仅是‘巡检员’,更是‘决策大脑’。”成都市新都绿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巫元庆说,两只机器狗通过5G物联平台,可以实时将农田信息同步至云端,为田间管护提供“策略”。

在安徽省望江县漳湖镇的油菜田里,无人机正在精准施肥。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田间管护轻轻松松,已不是新鲜事。

湖北省广水市十里街道双塘村,蔬菜种植户李冬林站在田边,看着手机里的实时数据,心里倍感踏实。

“如今农田监测全程可以在手机上操作啦!”李冬林介绍,大棚里搭建了5G直播间,可将农作物实时数据同步上传到手机端,实现对棚内温湿度、光照环境的动态监测。

“今年,村里的4G网络已经升级为5G,网络更快,智能设备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有了很大提升。”李冬林笑道。

“吉林一号”拍摄的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长光卫星供图

视线北移,沉睡的黑土地即将迎来春耕的“觉醒时刻”。

“咱‘吉林一号’卫星正利用多期亚米级分辨率影像和多光谱影像,对长春市、梨树县等重点区域开展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监测工作,就像是给耕地做‘CT扫描’。”长光卫星农林领域应用负责人曲春梅轻点鼠标,吉林全省的备耕地块跃然屏上。

“为啥要给耕地拍‘CT’?”记者好奇。

“以前‘看天吃饭’,现在‘知天而作’。”曲春梅告诉记者,这套“扫描结果”整合了耕地信息、气象数据、农业机械化生产数据等,能将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作物种植面积估算精度提升至96%。

春耕插上“智慧的翅膀”,不仅让农业生产变得便捷精准,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楠木渡蔬菜种繁中心内的自动灌溉设备。人民网 涂敏摄

以春灌为例。什么时候放水?放多少水?过去要么大水漫灌,要么靠种田老把式“估算”,现在依靠科技,实现了“精打细算”。

江西省丰城市的一处高标准农田,刚刚翻耕完的土壤松软。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来到田间,将一个个传感器安装在泥土里。

“这是今年新投入使用的数字孪生技术,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水层深度和土壤墒情,可以识别需水区域和需水量,动态绘制‘田间需水地图’,避免大水漫灌。”该局信息中心主任张猛说。

灌溉节水,农药减量。

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东园镇港边村育苗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摆放的育苗盘和小型智能设备。

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东园镇港边村育苗基地,伫立在田间的“AI虫情测报仪”。人民网 李昌乾摄

“别看这些设备小,‘本领’大着呢!”漳州市蔬博果蔬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鹭斌介绍,这些伫立田间的设备是“AI虫情测报仪”,它们如同田间“哨兵”,实时监测害虫情况,帮助农民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每当夜幕降临,设备顶部的诱虫灯自动亮起,飞蛾、蚜虫等纷纷被吸引落入收集盒中以进行“AI虫脸识别”。公司董事长王继顺表示,目前,“AI虫情测报仪”虫情预报准确率达70%以上,因虫害导致的农作物损失得以下降,农药喷洒周期可从传统的7—10天延长到20天。“相比传统方式,农药的综合使用成本也能降低30%左右。”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无人机驾驶拖拉机与无人机在田间忙碌。人民网记者 梁宏鑫摄

广西来宾市,搭载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甘蔗种植机缓缓驶入田间,不一会儿,只见蔗行笔直如线,整齐划一;

青海海东市,种植户李善俊按下手中遥控器“开启”键,无人驾驶农机自动开始作业,一粒粒饱满的马铃薯种子被精准播撒入土中;

江苏南京市,农户章春打开“北斗智慧农服”线上平台点击“发布农活”,农机手接单后如约前往现场作业……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春耕是一年农业生产的开端。在中国的广袤田野上,科技的力量为春耕按下“加速键”,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的相拥,为我们展示了田野的生机与活力,更展示了具象化的农业新质生产力,一幅幅“智慧春耕图”正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帅筠 罗娜 朱虹 郭婷婷 李思玥 高飞跃 李昌乾 冯肖慧 马可欣 王丹丹 龙章榆)

相关文章

农业强首先要科技强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规划》系统谋划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当下,农业科技创新值得更多期待。  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是农业强国的五大
2025-04-24 14:16:00

向“潍”来·看未来媒体行丨解码中国智慧农业发展新篇章

在山东潍坊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热土上,潍柴雷沃智慧农业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版图上。作为山东重工旗下六大业务板块之一、中国最大的智慧农业科技企业,潍柴雷沃智慧农业聚焦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关键技术攻关,以“智慧农业全场景解决方案”不断擘画现代农业新图景,持续推动中国农机产业向高、向智跃
2025-04-21 11:35:00

“文旅+健康”融合 460名游客乘专列开启健康之旅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乔雪峰)4月16日21时20分,“美丽中国乡村”康养主题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发车,460名游客开启为期8天的乡村文旅健康之行。据了解,为方便京津冀内游客就近乘车,列车从抚宁站始发,经停唐山、天津、北京丰台、石家庄等站。本趟专列精心设计贯穿河南、陕西两省的特
2025-04-17 18:34:00

​飞向火星!快来探秘寿光火星农业基地

飞向火星一起来种菜寿光火星农业基地我来啦!第二十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马上就要开幕了今年菜博会的3号馆有了全新的变化大家一定都很好奇吧今天就带大家抢先探秘三号馆看看那里的筹备进展如何菜博会的3号馆如今建设成了中国首个火星农业元宇宙体验馆,占地3050㎡沉浸式空间,运用虚拟现实、实时渲染等
2025-04-17 17:08:00

科技护航“麦”向丰收 民权县打响小麦抗旱防病“攻坚战”

4月11日,在民权县花园乡陈庄郑麦1860万亩示范区核心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民权县农业农村局联合举办了民权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抗旱管理动员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县共建(民权县)项目小麦专题团队专家讲解了小麦孕穗期水肥管理的重要性和技术要领,确保小麦在关键生长期的健康生长,为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2025-04-17 15:15:00

央媒观豫丨河南民权:发展温室大棚 助力农民增收

近日,在河南省民权县褚庙乡郝楼村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只见一大片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放眼望去,尤为壮观。走进棚内,藤蔓交错,红彤彤的番茄缀满枝头,村民忙着采摘、分拣、装筐。“尝尝我们的新品种,沙瓤多汁,甜度能达到10度。”种植户翟西良边摘番茄边介绍,他搞大棚种植已经有几年了,最初由于对品种选育、种植技术
2025-04-16 08:33: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