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首位亚洲科学家获奖!上海医生改写全球耳聋治疗史,基因治疗来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8 13:05:00    

近日召开的第48届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学会(ARO)国际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舒易来教授被授予“临床科学创新奖”,以表彰其在听觉医学科研和临床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这是该奖项首次授予亚洲科学家。

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学会是国际上听觉医学研究领域最权威的学会之一。组委会表示:“舒易来博士与团队合作,持续致力于研发和探索基因治疗恢复听力而获奖”。这不仅是对舒易来医生及其团队在科研创新、临床转化方面的认可,也彰显了我国在此领域的国际地位。

大会颁奖典礼上,舒易来医生向全球同行分享了关于先天性耳聋基因治疗研究的历程,讲述了自己带领团队从实验室研发到临床转化的故事。

2007年,舒易来进入该医院硕博连读,师从我国耳科学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和耳鼻喉科专家吴海涛教授,奠定了扎实的临床与科研基础。博士阶段,他经导师王正敏院士和李华伟教授联合推荐,于2010年赴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眼耳医院,在国际著名耳聋治疗专家Zheng-Yi Chen教授指导下,开展了4年的耳聋基因治疗等研究;2014年,与著名基因编辑专家David Liu教授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内耳感觉细胞基因编辑。2014年学成归国后,舒易来回院工作并深耕耳聋基因治疗研究和临床转化。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2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5%的人患有致残性(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约2600万先天性耳聋患者。

每年,我国约有3万新生聋儿。听力障碍不仅仅意味着失聪,更常伴随着言语障碍。约60%的先天性耳聋是由遗传因素导致,已知的耳聋基因超过200多个,尚无任何临床治疗药物。舒易来团队在医院和科室的大力支持下,针对10余种耳聋致病基因,创新性运用基因置换、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在多个耳聋模型上证明了基因治疗的疗效。

此次应用于临床的突破针对的是耳畸蛋白缺陷(OTOF耳聋基因突变)所致的耳聋。团队创新采用双腺相关病毒(AAV)载体递送系统,以基因置换策略,将正常的人源OTOF编码序列导入患者内耳感受声音的毛细胞,促使毛细胞能表达正常功能的耳畸蛋白,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听力和言语。

在此期间,该团队不断突破临床研发挑战,包括经反复摸索自主研发出一套精准、微创的耳部递送路径和给药装置,为耳聋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保障。

经多年探索,2022年,该团队开展了全球首个先天性耳聋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成功纠正了聋哑患儿听力、言语和声源定位能力,该成果发表于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和《自然医学》等杂志,获《柳叶刀》同期述评,并入选封面导读,国际同行评论道“为耳聋治疗提供了范式转变,并为治疗其他形式的听力损失带来希望”“标志着基因治疗听觉障碍乃至更广泛疾病的新时代开启”。

这是全球第一个先天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更是全球第一项双AAV载体的人体临床试验,解决了大基因递送的医学难题,为其他系统的疾病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2022年12月,全球首例先天性耳聋基因治疗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完成

2023年,在比利时召开的第30届欧洲基因和细胞治疗学会年会上,舒易来系统性披露了该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结果,这也是全球首个先天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结果在正式学术大会的首次发布。2024年,他又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年会主席团全体大会上介绍了最新进行的双耳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数据。2024年10月,舒易来教授受邀在意大利召开的欧洲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年会全体大会进一步分享基因治疗临床试验较长期随访结果和成年人治疗最新结果。

截至目前,该研究已顺利完成多名儿童和成人患者给药,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听力得到显著改善。首例患者治疗已达2年2个月,5名患者达1年半,10名随访时间超过1年,所有患者听力均持续稳定,言语能力也进一步提升。这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不仅为先天性耳聋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其他耳聋基因治疗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基于耳聋基因治疗领域的突破性工作,2024年12月,舒易来医生团队在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遗传学综述》发表题为《耳聋基因治疗:我们可以做更多》的评论文章,就目前耳聋基因治疗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挑战与展望进行专题论述。文中提到如何更广泛、高效进行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和推广,如何进行其他耳聋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转化,以覆盖更多类型的耳聋患者,并呼吁学术界、产业界、国家政府、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此次国际大会上,舒易来教授团队五位青年医生、学者在大会就最新成果进行专题报告或壁报展示,引发国际学界积极反馈。

不仅仅在先天性耳聋治疗。目前,全球已知的罕见病有7000多种,仅约5%的罕见病存在有效治疗方法,更多患者面临无药可治的困境。2024年12月,上海市罕见病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重点实验室(筹)获批,舒易来教授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作为上海市首个省部级罕见病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技术研发平台,实验室旨在攻克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领域的前沿技术。“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基因治疗在更多罕见病领域实现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多好消息。”舒易来说。

相关文章

陕中二附院妇五科完成复发性子宫癌肉瘤盆腔转移淋巴结切除术

近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五科团队迎难而上,在毫米级解剖间隙中完成高难度转移病灶切除,为晚期复发患者重燃生命希望。“6年前那场手术很成功,我以为彻底告别了病魔……”当73岁的李阿姨带着复发的检查报告再次走进妇五科诊室时,盆腔内4cm的转移病灶如同定时炸弹,将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她瞬间拉回残酷的
2025-04-29 17:08:00

洞穴潜水失联73小时后获救 医生告诉你“失温”急救怎么做

【来源:扬子晚报】今年2月5日,两名科考队队员在广西百色市一个溶洞内潜水时失联,后经当地多部门长达69个小时的联合搜救,最终成功救出。近日,大量救援现场、救援细节首次披露,当事人在极端环境中尽自己最大努力维持体温、保存体力,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失温到底有多可怕?又应该如何科学预防和应对失温?为此,记
2025-04-28 10:27:00

可怕!差点毁容!无锡人千万别拍

随着气温回升被称为“飞行硫酸”的隐翅虫进入活跃期从武汉市第三医院获悉,截至4月20日,该院今年接诊隐翅虫皮炎患者达200余例,其中,4月11日单日接诊患者达20例,较去年同期激增35%。该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陶宇莎分析,隐翅虫活跃期提前,与近期气温显著升高相关。日前,在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科诊室,32岁
2025-04-27 06:36:00

13岁男孩长期以饮料代水患痛风?专家提醒:“快乐水”变“痛风水”只因含有它

本文转自【温州日报】;近日,郑州一名13岁的男孩寒寒(化名),因右脚大拇指剧痛来到河南省中医院风湿病诊疗中心主任孟庆良教授的诊室。寒寒体型偏胖,平时喜欢将饮料当水喝,爱吃汉堡、炸鸡等高热量食物。“经检查,他的尿酸已高达523,并最终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孟教授表示,过去被认为是“老年病”“富贵病”的
2025-04-25 22:01:00

精准护航花季少女!贵阳妇幼保健院团队破解生命 “隐秘通道” 难题

近日,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小儿青少年妇科团队(普通妇科一病区)成功为三名生殖道畸形小姑娘实施矫正手术,三例手术均取得圆满成功,三位花季少女术后恢复良好,标志着该科室团队在女性生殖系统畸形诊疗领域的技术实力迈上新台阶,为女性生殖道畸形疾病的规范化治疗提供范本。 突破技术难点,精准护航生育力生殖道畸形是女性
2025-04-25 12:14:00

文化自信添动力!潮安“龙湖书院”解码岭南发展历程

近日,潮安区委宣传部举办2025年“龙湖书院讲堂”第二期文化活动,特邀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山大学中文系林岗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林岗教授以自身与岭南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厚渊源为切入点,通过翔实的史料文献,系统梳理了岭南地区从“蛮荒之地”到明清时期“富甲一方”的三大历史性转折。其一为汉武帝平定南越国,
2025-04-25 00:18: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