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危险 再萌也不要碰!国家卫健委紧急提醒:土拨鼠也传播鼠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25 12:45:00    

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疾控局发布提示

土拨鼠也能传播鼠疫

一旦感染,患者会突然出现

高热、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病情常常迅速恶化

死亡的可能性极高

因此,再萌也不要与其亲密接触

土拨鼠到底是什么“鼠”

和土拨鼠亲密接触又有哪些安全隐患?

土拨鼠到底是什么“鼠”

旱獭,又称土拨鼠

是一种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啮齿类动物

土拨鼠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喜马拉雅旱獭(图源:四川疾控)

我国分布有4种旱獭:

灰旱獭、长尾旱獭

西伯利亚旱獭和喜马拉雅旱獭

其中,喜马拉雅旱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在热门旅游景区非常常见

大家在网络上经常看到的咆哮“土拨鼠”

其实就是喜马拉雅旱獭

土拨鼠是鼠疫杆菌的主要自然宿主

土拨鼠看着十分可爱

却是鼠疫耶尔森菌自然宿主

这里可能存在一个误区

以为鼠疫都是老鼠传染的

其实,自然界的很多动物都可以感染鼠疫

尤其是鼠类、旱獭等啮齿类动物

△ 鼠疫耶尔森菌

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

发病急、传染性强、病死率高

属于甲类传染病

近年来,鼠疫传播案例大多与旱獭有关

  • 2009年7月,青海省某地发生一起人间鼠疫疫情,造成3人死亡,共有患者12人,疫源是一只野生旱獭;
  • 2012年9月,四川省某地村民食用一只旱獭后感染鼠疫死亡;
  • 2014年7月,甘肃省某地牧民误入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放牧后确诊鼠疫;
  • 2023年8月,内蒙古某地报告1例鼠疫确诊病例,相关部门称该病例接触野生动物导致感染。

鼠疫如何传播

鼠疫主要通过

病媒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 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跳蚤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土拨鼠身上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
  • 接触传播是指人接触染疫的土拨鼠时,或接触鼠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时,病菌通过皮肤表面伤口或黏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
  • 此外,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时释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飞沫,此时他人吸入时也可造成感染。

感染鼠疫后有哪些症状

鼠疫按临床表现可分为

腺型鼠疫、败血型鼠疫、肺型鼠疫

眼型鼠疫、肠型鼠疫、皮肤型鼠疫

脑膜炎型鼠疫

各型鼠疫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均会引起死亡

△图源:深圳卫健委

值得注意的是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

一般为1—6天,多为2—3天

个别病例可长达8—9天

鼠疫患者症状一般表现为

  • 危重患者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升高至39-41℃并持续高热状态、头痛剧烈,有时出现呕吐、头晕、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
  • 重症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昏睡、狂躁不安、谵语、颜面潮红或苍白,患者眼睑结膜和球结膜会充血,出现所谓的“鼠疫颜貌”。

如何预防鼠疫

  • 避免接触。远离土拨鼠及其洞穴,不要捕捉或饲养土拨鼠。
  • 个人防护。在野外活动时,穿戴长袖衣物和使用驱虫剂,防止跳蚤叮咬。
  • 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防止啮齿动物和跳蚤滋生。
  • 健康监测。如果接触了土拨鼠并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前往最近的医疗机构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史。

外出旅游时注意:

  • 尽量减少和土拨鼠接触,不去逗玩健康状况不明的土拨鼠。
  • 做好防蚤叮咬,通过使用驱避剂、减少躯体暴露,避免被蚤叮咬
  • 不私自捕猎土拨鼠等野生动物。

感染鼠疫早治疗 治愈率高

鼠疫是古老的细菌性传染病

临床上可以使用多种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

病人如果能够早期就诊

并得到规范有效治疗

治愈率非常高

可疑接触者也可通过预防性服药而避免发病

总之,旱獭本质上属于野生动物

除正规野生动物园或繁育机构外

个人没有渠道或是方式来饲养

如果在旅游途中遇到土拨鼠

一定要保持安全距离

不要近距离接触

更不要投喂

来源:央视新闻

相关文章

陕中二附院妇五科完成复发性子宫癌肉瘤盆腔转移淋巴结切除术

近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五科团队迎难而上,在毫米级解剖间隙中完成高难度转移病灶切除,为晚期复发患者重燃生命希望。“6年前那场手术很成功,我以为彻底告别了病魔……”当73岁的李阿姨带着复发的检查报告再次走进妇五科诊室时,盆腔内4cm的转移病灶如同定时炸弹,将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她瞬间拉回残酷的
2025-04-29 17:08:00

cns情绪鱼油成更年期女性“舒心”伴侣,轻松改善情绪难题

“人心中的成见像是一座大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说到更年期,就会和泼妇、无理取闹画上了等号,更年期成为了女性控制脾气的贬义标签。看见更年期:中年女性的新处境研究显示,女性在更年期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比平时增加了1.5至3倍,达到诊断标准的抑郁症的发病风险则增加了2到4倍。在2010年,一项在全
2025-04-28 18:15:00

洞穴潜水失联73小时后获救 医生告诉你“失温”急救怎么做

【来源:扬子晚报】今年2月5日,两名科考队队员在广西百色市一个溶洞内潜水时失联,后经当地多部门长达69个小时的联合搜救,最终成功救出。近日,大量救援现场、救援细节首次披露,当事人在极端环境中尽自己最大努力维持体温、保存体力,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失温到底有多可怕?又应该如何科学预防和应对失温?为此,记
2025-04-28 10:27:00

可怕!差点毁容!无锡人千万别拍

随着气温回升被称为“飞行硫酸”的隐翅虫进入活跃期从武汉市第三医院获悉,截至4月20日,该院今年接诊隐翅虫皮炎患者达200余例,其中,4月11日单日接诊患者达20例,较去年同期激增35%。该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陶宇莎分析,隐翅虫活跃期提前,与近期气温显著升高相关。日前,在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科诊室,32岁
2025-04-27 06:36:00

野生动物穿行公路致死事件频发 如何降低“路杀”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保护成效加速显现、交通路网不断延伸,人类在公路上和野生动物不期而遇的情况时有发生。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动物在人类修建的道路上遭遇车辆撞击、碾压,导致动物伤亡的“路杀”事件也频频出现。为减少“路杀”,我们能做些什么?不久前,在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在穿
2025-04-26 07:28:00

精准护航花季少女!贵阳妇幼保健院团队破解生命 “隐秘通道” 难题

近日,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小儿青少年妇科团队(普通妇科一病区)成功为三名生殖道畸形小姑娘实施矫正手术,三例手术均取得圆满成功,三位花季少女术后恢复良好,标志着该科室团队在女性生殖系统畸形诊疗领域的技术实力迈上新台阶,为女性生殖道畸形疾病的规范化治疗提供范本。 突破技术难点,精准护航生育力生殖道畸形是女性
2025-04-25 12:14: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