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郁勃纵横间,再读吴昌硕钱瘦铁与桥本关雪的艺术传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8:37:00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东亚文化版图上,吴昌硕(1844-1927)、钱瘦铁(1897-1967)、桥本关雪(1883-1945)构成了艺术史上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三角交往范式。有着明显师承关系的三位艺术家以金石书画为媒介,在中日艺术长河上架起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文化长廊。澎湃新闻获悉,湖州市美术馆近日新呈现的“郁勃纵横——吴昌硕、钱瘦铁、桥本关雪艺术传承展”,正是对这段艺术史的回眸,也钩沉出不少中日艺术交流的佳话。

展出现场

作为海派金石书画艺术体系的集大成者,吴昌硕以“诗书画印”四绝重构文人画传统;其弟子钱瘦铁在继承师法基础上,通过跨国艺术实践实现传统大写意语汇的现代转化;而日本关西画坛领袖桥本关雪,则以“逆输入”方式将中国文人画精神融入日本南画革新运动。三人所构建的跨区域交往网络,超越了简单的技法传播,形成了文化基因的跨区域重组,值得重新审视:吴昌硕作为文化辐射的原点,通过师徒授受、作品题鉴形成跨区域艺术交流的核心;钱瘦铁扮演了双向流动的驿站角色,通过与日本画坛展开的持续对话,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吸纳了日本艺术的营养;桥本关雪则将外来基因转化为日本文化的新肌理,完成了从形式借鉴到观念共鸣的升华。多层次的互动模式,揭示了只有建立微观的人际网络与宏观的价值共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共生。艺术交流从来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不同文化通过碰撞所产生的思想火花所致。

1916 年,钱瘦铁从苏州到上海谋生,加入以吴昌硕为首的海上题襟馆书画会,在郑文焯引荐下,钱氏又拜吴昌硕为师。吴昌硕担任西泠印社第一代社长时,钱瘦铁也是其中的社员。钱瘦铁后任上海美专教授,将传统的师徒授受方式变为非成熟现代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方式,实现了艺术教育方式上的阶段性切换。

1927年在西泠印社“汉三老石室”前留影,自左至右:钱瘦铁、吴藏龛、吴昌硕、韩秀(钱夫人)

展出现场

吴昌硕以老子“强其骨”的哲学理念重构文人绘画的艺术观念,而钱瘦铁则通过“强行者有志”印文实现从形似到气格的观念转化。绘画上,钱瘦铁追随吴昌硕“苦铁画气不画形” 5的艺术观念,在继承吴昌硕雄浑恣肆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入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形成独具特色的自我风貌。钱氏这种最追求艺术本质,师古而不泥古的艺术追求,与吴昌硕“古昔以上谁所宗” 6的质问遥相应和。钱瘦铁山水、花鸟均以石涛为宗,放笔直抒胸臆,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因此可以说,钱瘦铁作为吴昌硕弟子,更多的还是接受了吴氏的艺术观念,遗貌取神,是深得吴昌硕艺术真谛者之一。

吴昌硕书法对联

吴昌硕手迹

吴昌硕的艺术观念和创作都深受石涛的影响,两人强调本心、注重个性、突出创新的艺术观念几乎一致。在钱瘦铁绘画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石涛的影响,钱瘦铁和桥本关雪合作《山水图》上,也有“钱君近来迫二石之流,而出于二石之外。关雪醉滥,而不失天真。磅礴与公同” 的题跋。“二石”,即指石溪、石涛。桥本关雪在 1926 年就编纂了《石涛》一书,这是第一部系统研究石涛的专著,说明桥本氏对石涛的喜欢和挚爱。因此三者之间的欣赏、互动,并非简单的技法上交流,更重要的是在艺术观念实现了跨区域共鸣。

钱瘦铁画作

钱瘦铁画作

自1914年起,桥本关雪多次来上海,停留六三花园,认识吴昌硕、潘天寿、钱瘦铁、刘海粟等沪上画家。通过六三花园,桥本关雪对中国书画有了进一步了解,决心将中国文人画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之后十几年间,桥本关雪先后频繁来中国,与中国书画家结社雅集。1926 年 3 月,与王一亭、刘海粟、钱瘦铁等一批中日画家创立以古画研究与鉴赏为目的的“解衣社”。同年5月在日本东京银座松屋举办第一次展览,中国书画家吴昌硕、曾熙、王一亭、刘海粟、钱瘦铁、唐吉生和日本的桥本关雪、小川芋钱、小杉未醒、石井林响、森田恒友等10人参加展览,同时出版作品集《解衣磅礴集》,取得圆满成功,不但实现了“石涛-吴昌硕”一脉的艺术和观念跨区域、跨时空的输出和互动,而且解衣社以“解衣般礴”的姿态,将石涛“一画论”、吴昌硕“画气不画形”的个体解放意识转化为跨国艺术群体的集体实践。

桥本关雪画作

桥本关雪

吴昌硕、钱瘦铁、桥本关雪三人所构建的跨区域交往网络,不仅催生了传统金石书画的现代转型,更重塑了东亚艺术明显的地缘格局,其启示在于: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微观人际网络与宏观艺术观念的共振强度。文化基因的重组,也往往是取决于辐射—流动—转化等多层传播结构的构建基础和流动范围。艺术们通过艺术作品、雅集活动、集中展览、登门请教、现场交流等多种交流方式,相互输出、输进的同时,不但增进了不同区域艺术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启发,而且促进了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为不同背景文化的交流与繁荣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对当代艺术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不断探索创新,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融合、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次展览将在湖州市美术馆一楼展厅从3月底展出至6月29日。

展出现场

展出现场

展出现场

展出现场的老照片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相关文章

在卧龙区新华书店穿越了!VR沉浸体验馆让历史“活”起来

只需轻轻一步,就能跨越千年的时光鸿沟,跟随神话中的玄鸟翱翔于历史长河之上,亲眼见证商朝都城的辉煌与繁荣。在这里,祭祀求雨的庄严场景仿佛触手可及,青铜器铸造的轰鸣在耳畔回响,甲骨占卜的神秘面纱缓缓揭开……历史不再是尘封的过往,而是触手可及的鲜活体验。4月30日,卧龙区新华书店VR沉浸体验馆正式开馆。该
2025-04-30 11:30:00

烟火共晨昏,云南边境的旅居桃花源

开栏的话云南,一首写在大地上的诗。当旅行被重新定义, 云南不再是“景点打卡地”,而是让390万人“住进生活”的旅居天堂。人们踏遍三迤大地,在雪山脚下种下理想;推开傣家竹楼,澜沧江晚风吹来创作灵感;荡开一壶普洱,像是喝下整片原始森林的故事……在这里,旅居者不仅找到了诗和远方,更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归属。
2025-04-29 17:21:00

钱学森的第一位“老师”

“父亲是我的第一位老师。”钱学森曾这样回忆父亲,“他很懂得现代教育,一方面让我学理工,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学音乐、绘画这些艺术课。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有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
2025-04-29 17:08:00

千年古村焕新颜,单县三官庙村打造齐鲁样板文旅小镇

在鲁西南大地上,一座千年古村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山东省单县北城街道三官庙村,以“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绘就一幅“文脉传承、产业兴旺、乡风醉人”的文旅融合画卷。千年古庙续文脉 文旅小镇展新姿三官庙村因唐贞观年间所建三官庙得名,古庙历经1500余年风雨,殿内天官、地官、水官三尊神像静默
2025-04-29 09:40:00

中南大学港澳台学生来江华开展国情教育实践研学活动

今日永州讯(江华特约记者 杨祖珩 通讯员 徐瑶 张桓玮)4月25日至26日,中南大学 学工部副部长宋晓东率港澳台师生一行来江华开展国情教育实践研学活动。江华县委常委、副县长曹斌、江华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孝任分别陪同调研或参加座谈会。活动中,研学团先后参访了江华瑶族学校、水口镇水街、李启汉故居、宝镜古民
2025-04-29 08:24:00

校长画作换才艺,松鼠当听众!这所小学把春天办成艺术游乐场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栾兰4月26日,杭州九莲小学,一场校园艺术嘉年华正在上演,这是一场以“艺”换“艺”艺术市集,校长卖画换“艺”、我和松鼠一起听演奏、麦地音乐秀等活动纷纷上演。同学们可以前往打卡点,唱歌、器乐演奏、舞蹈表演,同学们还能用莲娃币为喜欢的表演点赞打赏,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活力。“转载请注
2025-04-26 15:42: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