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傻咕咕”在肥东居民家中筑巢 还孵化了两个鸟宝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7 17:10:00    

大皖新闻讯3月27日,合肥市民徐先生通过大院新闻热线电话0551-62639900反映,肥东县万科未来之光小区一户业主在家中窗沿上发现有鸟类筑巢,希望记者能帮忙联系野生动物救助站。

工作人员上门救助幼鸟

徐先生告诉大皖新闻记者,他是万科未来之光小区物业的一名工作人员,当天早晨,物业收到小区业主的反映,“这名业主长时间不在家中居住,但窗户都开着,今天回家突然发现窗沿上多了一个鸟窝,”徐先生说,鸟巢内只有两只幼鸟,还不会飞,不知道如何处理。

在市民家中窗台上发现的鸟窝

27日中午,大皖新闻记者抵达该小区,此时物业工作人员已将鸟窝挪至小区大门口处。“因为业主要出门,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我们就将鸟窝搬出来了。”徐先生向记者介绍,他通过搜索拍摄的幼鸟照片发现,这可能是两只幼年斑鸠。

大皖新闻记者随后联系上安徽省龙栖百鸟园园长郑从容,郑园长表示,通过图片可以确认这是两只野生斑鸠,最好的方法是仍将幼鸟安置在原先的巢穴附近,“再过几天,幼鸟翅膀成熟后就会自己飞离,但现在业主不方便,我们只能带回园内人工喂养。”

不久后,龙栖百鸟园工作人员陈先生抵达现场,他在现场查看幼鸟情况后确认,这是两只珠颈斑鸠,刚出生25天左右,“再过一周应该就能飞起来了,现在我们要将其带回园内喂养,等它们长大后统一放生。”

珠颈斑鸠又称“傻咕咕”

据了解,珠颈斑鸠是一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又称“三有动物”。珠颈斑鸠别名花斑鸠、珍珠鸠、花脖斑鸠、鸪鹪,羽毛通常为灰色或粉灰色,颈侧及后颈羽毛基部黑色,顶端白色,形成清晰且密集的白色珍珠状羽斑,相貌十分可爱。

成年珠颈斑鸠(图片来源:网络)

作为城市中的代表性鸟类之一,珠颈斑鸠为研究城市鸟类的繁殖策略、觅食策略等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对象,对于城市鸟类的保护和种群恢复,以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珠颈斑鸠的叫声为“咕咕”声,且这种鸟类所筑的鸟巢看起来比较“草率”,在某些地区又被人们戏称为“傻咕咕”。

大皖新闻记者 龚润泽 摄影报道

编辑 汪艳

相关文章

“我背您去安全的地方” 他背起老人跑出车流

4月28日中午1点左右,重庆市公安局特警总队十支队综合大队民警何飞,从总队参会返回支队驻地途中,驾车行驶到渝北区北环内环立交桥面时,看见一名老人正蹲坐在隔离绿化带上,周围车辆呼啸而过十分危险。何飞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当时老人出现的位置是在最内侧车道的白色实线旁,而且老人身穿绿色马夹,贴着护栏蹒跚挪动,
2025-04-30 08:03:00

校长画作换才艺,松鼠当听众!这所小学把春天办成艺术游乐场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栾兰4月26日,杭州九莲小学,一场校园艺术嘉年华正在上演,这是一场以“艺”换“艺”艺术市集,校长卖画换“艺”、我和松鼠一起听演奏、麦地音乐秀等活动纷纷上演。同学们可以前往打卡点,唱歌、器乐演奏、舞蹈表演,同学们还能用莲娃币为喜欢的表演点赞打赏,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活力。“转载请注
2025-04-26 15:42:00

约35万公里,试验成功!我国首次实现→

北京时间23日凌晨,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云南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组成的科研团队,利用云南天文台1.2米望远镜激光测距系统,成功探测到我国远距离逆行轨道卫星(DRO-A)单角锥反射器的激光回波信号,星地距离约35万公里。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月距离尺度的卫星激光测距,标志着我国在深空卫星激光
2025-04-26 15:37:00

江西南昌一女子搭降落伞空降桥面,来往车辆紧急避让!官方回应:确有此事

4月25日,江西南昌朝阳大桥引桥处,一女子搭乘降落伞从天而降,缓缓落在车流滚滚的桥面上,来往的车辆紧急避让。视频中,女子在空中还向桥面上的车辆招手,疑似请求司机避让,现场还传来阵阵惊叹声。25日下午,视频发布者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此事发生于当天下午2时30分许,她是在后面一辆车里拍下的。朝阳大桥桥下就
2025-04-25 21:46:00

重新审视AI时代教师的价值

■ 至少在目前,AI并未取代人类所有的工作,并提醒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 一旦涉及或进入无法模式化的精神世界,人的劳动便很难被取代,这恰恰是教师被需要的原因AI是否可能取代人类的一切工作?似乎有这种趋势。自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人类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都是心智与脑力延展、肢体与体力解放的过程。比如,石
2025-04-25 07:10:00

黑手,正在伸向这个候鸟天堂!

黄河“几字弯”是我国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越来越多种类的候鸟选择在宁夏、内蒙古等黄河沿岸的湿地滩涂栖息、繁衍。眼下正值春季,候鸟翔集,蹁跹起舞,成为黄河“几字弯”的靓丽风景。然而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随之而来的非法捕猎的“黑手”也伸向了这片区域。野生鸟类惨遭“毒杀”“掏窝”
2025-04-22 08:25: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