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奈雪的茶、霸王茶姬看新茶饮,副品牌成新发力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4 00:08:00    

伴随越来越多的新茶饮企业上市,“副业”逐渐成为新的发力点。3月12日,奈雪的茶发布全新店型“奈雪green”,提供4款轻食能量碗及多款全新饮品。3月初,霸王茶姬旗下新副品牌“第二杯茶”首店在上海开业。此前,茶颜悦色推出过“小神闲茶馆”“古德墨柠”等子品牌。

如今,新茶饮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一些品牌发展遇到瓶颈,开设副品牌,抢夺消费者,正成为新发力点。业内人士称,轻乳茶等品类的热度不似从前,需要寻找新的势能品类。细分品类依旧有未来,但要看品类定位与目标客群的需求如何对接。

新茶饮品牌“上新”

当做轻乳茶的霸王茶姬做纯茶,当做鲜果茶的奈雪的茶做轻食,新茶饮企业正在通过“副业”寻找增长点。

根据奈雪的茶发布的信息,产品方面,“奈雪green”与常规门店最大的不同就是提供轻食,即4款全新能量碗。能量碗系列价格在23.8元—28.8元之间,与其他轻食品牌相比,有较强的价格优势,且全天供应,渗透到早餐、午餐、下午茶全时段消费。除了轻食,门店还配有饮品,包括“有氧小绿瓶”“牛油果能量杯”“抹茶”三大系列饮品。

3月初,霸王茶姬旗下新副品牌“第二杯茶”的首店CHAGEE MODERN TEA,在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开业。公开资料显示,店内设有产品陈列展示区及堂食区,门店主打“传统萃取中式纯茶”,招牌产品为“茶中式”和“茶拿铁”,提供“浓萃”“轻萃”两种制作工艺,价格在13元—22元之间。对于开设副品牌一事,霸王茶姬方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暂时没有更多可以披露的内容。

奈雪的茶、霸王茶姬并非率先开设副品牌的新茶饮企业。早在2017年,蜜雪冰城就已创立子品牌“幸运咖”,主打平价现磨咖啡。

2022年5月,茶颜悦色打造了茶馆类店型“小神闲茶馆”。2022年8月,茶颜悦色子品牌“鸳央咖啡”开业,产品主打“茶咖”概念,主推“咖啡+茶”的新中式系列饮品。2023年9月,茶颜悦色又推出柠檬茶品牌“古德墨柠”,定位为“新中式青柠茶”。2024年4月,茶颜悦色旗下“昼夜诗酒茶”艺文小酒馆开业。

而据沪上阿姨招股书,2024年3月,沪上阿姨推出新式中国茶品牌“茶瀑布”,定位“平价国风轻乳茶”,主要面向下沉市场和用户。公开资料显示,根据“茶瀑布”内部数据,自品牌成立以来,其授权门店数量已突破300家。

对于众多品牌做子品牌,曾担任多个新茶饮企业市场部门负责人的张涛(化名)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新茶饮企业做子品牌的目的,大都是为了抢占品类势能。每个品类都有势能期,轻乳茶的势能逐步下降,大家都在寻找新的势能机会。谁先抢占谁得先机,获得市场的机会更大,原有基本盘也能得到维持甚至扩充。“归根结底,是现有模型瓶颈期到了,需要做新模型。”

竞争进入白热化

众品牌做子品牌的背后,是新茶饮企业迎来上市潮。多个企业上市后,新茶饮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3月6日,证监会官网披露《关于CHAGEE Holdings Limited(茶姬控股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通知书称,茶姬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境内运营实体北京茶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提交的境外首次公开发行备案材料已收悉。对此,霸王茶姬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以监管披露为准。

3月3日,蜜雪冰城在港股上市,成为继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后第四家上市的新茶饮企业,打破此前新茶饮行业上市即破发的“魔咒”,总市值已超千亿。

这两家企业是目前新茶饮行业“顶流”。其中,蜜雪冰城的上市备受关注。截至2024年12月31日,蜜雪冰城拥有46479家门店,成为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2024年,蜜雪冰城共实现饮品出杯量约90亿杯,实现约583亿元终端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1.9%、21.7%。

公开资料显示,霸王茶姬全球门店数已突破6000家。根据餐饮数据平台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月12日,霸王茶姬在营门店数为6306家。2024年5月21日,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首次对外公布公司营收数据。2023年,霸王茶姬总销售额为108亿元,2024年一季度销售额为58亿元,预计全年总销售额超过200亿元。

不断有企业上市,也意味着新茶饮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业内人士称,新茶饮目前已经在产品上进入瓶颈期,打造子品牌成为寻求逆向突破的一种自我创新。新的业态需要百家争鸣,在不同方向探索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新场景,最终探索出一种适合大多数新茶饮品牌共同需要的商业模式,短期内会相对缓慢,长期应予以看好。

细分品类依旧“有戏”

从中国市场来看,2024年,新茶饮市场规模达3547.2亿元,同比增速6.4%,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3749.3亿元。然而,新茶饮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新式茶饮行业缺乏统一、细化的国家标准,包括产品分类、原材料使用规范、制作工艺标准等方面。在这一背景下,打造细分品类,可能让新茶饮行业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在新茶饮行业,创新早已被提上日程,行业逐渐重视被诟病的“同质化”。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喜茶方面表示,当前新茶饮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因为消费需求的增长与茶饮行业整体供应的增长并不同步。面对有限的消费需求,行业内又普遍选择趋同的产品与品牌策略,以至于陷入日益焦灼的同质化竞争。趋同的产品与品牌,也在持续消耗用户对茶饮产品和品牌的热情。

做子品牌,对于新茶饮企业而言,可能会分散精力,也可能面临子品牌无法“出圈”的压力。以新茶饮品牌7分甜为例,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3月10日,该品牌门店近一年净增长为-471,净增长率为-58.73%,近一年关店数为699家,在营门店数为802家,整体门店为收缩状态。而7分甜高调推出的咖啡子品牌“轻醒咖啡”,在营门店数仅为20家。

但7分甜的困局,并不能代表行业。张涛表示,新茶饮企业做子品牌一般不会被分散精力,大部分公司会独立出一个子公司负责这一方面,并不会影响大盘。“拓展新品类要注意的其实就一件事:单店利润模型是否能够成立,如果没有成立,放一堆店出来就是‘割韭菜’了。”

同时,蜜雪冰城子品牌“幸运咖”为新茶饮企业做子品牌提供了范本。2024年11月,“幸运咖”宣布,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其全国门店数量突破4000家。同时,“幸运咖”和蜜雪冰城供应链正在逐步贯通,共享采购、研发资源,也共享仓储物流体系。太平洋证券指出,海外扩张与“幸运咖”构筑了蜜雪冰城的第二增长曲线。

此外,细分品类也已有成功案例。2024年以来,多家新茶饮品牌押宝果蔬汁这一细分品类。喜茶推出的“夺冠纤体瓶”,10天内售出超160万杯,跻身品牌销量前三。古茗的“轻体果蔬瓶”,上市5天销售超200万杯。茶百道推出的“小麦草”“耙耙柑”系列果茶饮品,也在蛇年春节期间售出超过100万杯。

张涛认为,子品牌首批大都是测试,利润模型成立则独立运营,模型不达预期则并入增加品类,这是比较常见的品牌破解瓶颈期的一种做法。“细分品类有未来,但是还是要考虑市场接受度和品类需求,如果品类不是解决大部分人的需求,那么这个品类的生存空间就非常小。”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李严

校对 柳宝庆

相关文章

成都银行2024年报:资产、存贷规模连续四年千亿级增长

红星新闻网(记者 覃霞 实习生 夏一铭)4月29日报道4月28日晚,成都银行发布的2024年报。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分别站上12500亿元、8800亿元、7400亿元新台阶,连续四年实现千亿级增长,成长性保持行业领先;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突破220亿元、120亿元新关口
2025-04-29 17:18:00

数字化转型与AI赋能下,生物医药行业如何驱动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

当前,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创新研发实力正稳步增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随之而来的生物医药行业转型升级开始加速,从药品仿制迈向源头创新,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生物医药行业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日前,毕马威中国携手海南国际医药创新联合基金会、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北京、
2025-04-29 17:16:00

强回报 重创新 增信心 已有452家深市公司积极践行“质量回报双提升”

自2024年2月启动,深交所“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已实施超过一年。据统计,已有452家深市公司发布“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围绕增强聚焦主业意识、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提升投资者回报水平等方面提出务实举措,推动“质量回报双提升”文化及理念塑造成为深市公司的共识。实证分析显示,“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
2025-04-29 12:35:00

全球科研城市百强中位居31位,济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规上工业产值近六成

4月29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加快建设科技强市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介绍有关情况。新黄河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济南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完善。据悉,济南在全球科研城市百强名单中实现再进位,多项关键指标稳居全省首位,为省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济南市科技局党组书记、
2025-04-29 11:34:00

发布亮眼一季度报后,东阿阿胶股价跌停:现金流隐忧引发争议|大鱼财经

4月27日,东阿阿胶(SZ000423)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该公司营收与利润均实现了稳健的双位数增长,数据表面亮眼。资本市场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反应——东阿阿胶股价在次日交易中触及跌停,引发了投资者之间的激烈讨论。一季度业绩亮丽与股价罕见跌停根据财报,东阿阿胶在2025年第一季
2025-04-29 08:14:00

硅片综合市占率下滑,TCL中环如何扭转颓势?

“经营战略偏差、业务结构存在短板以及一些经营决策失误。”TCL中环(002129.SZ)董事长李东生在年报中对业绩巨亏原因如是说明。2024年受行业阶段性去产能影响,主产业链上市公司普遍亏损。TCL中环作为硅片领域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成本领先以及初创了210大尺寸硅片,但行业寒冬中,决策失误被放大
2025-04-28 20:30: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