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减少进口美国电影,痛的是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07:02:00    

近日,中国宣布将遵循市场规律,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数量。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连锁反应——4月10日,美国多家电影公司股价暴跌,华特迪士尼单日跌幅达6.79%,华纳兄弟探索公司更重挫12.53%。这一市场震荡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在全球电影产业格局中,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已发生根本性转变,美国电影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超外界想象。

中国已成好莱坞“战略生命线”

当前中国拥有超过9万块银幕和超过10亿观影人群。去年,中国票房总量达425.02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之位。这些傲人的数字,支撑着一路以来中国市场对好莱坞电影的惊人消费能力——《变形金刚》系列在中国内地收获41.7亿元,《复仇者联盟》系列收获86.7亿元,《速度与激情》系列更是狂揽96.04亿元……美国《好莱坞报道》直言:“中国不仅仅是票房助力,它甚至能决定一部大片是盈利还是亏损。”媒体分析师保罗·德加拉贝迪安也判断道:“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票房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一个必选项。”

《速度与激情》主系列已在中国上映10部

更关键的是,中国观众稳定的影院消费习惯,正在弥补美国本土市场的结构性衰退。随着流媒体冲击,北美影院上座率持续走低,2024年的票房比2017至2019年的平均水平降低了20%。反观中国,春节档、国庆档等档期屡创票房新高。IMAX首席执行官葛方德曾表示:“如果在谈论全球电影的未来时不提中国,那就遗漏了最关键的一块拼图。”

美国电影业深患“中国依赖症”

中国市场的战略价值不仅体现在票房收入上。迪士尼在上海、香港建设主题公园,环球影城在北京成功运营,这些都表明美国娱乐产业早将中国视为全球布局的重要支点。其中,北京环球影城2024年收入占全球总收入的16.5%,是仅次于奥兰多和大阪的第三大收入来源。除了门票,各种好莱坞衍生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收入更是不可小觑。

去年《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引进中国

这种深度依赖还体现在美国电影工业体系对中国市场的“主动适配”——剧本创作考虑中国元素,重要角色起用华人演员,取景地也多次转向中国城市。华纳兄弟为《巨齿鲨2》设置中英双主角,派拉蒙在《变形金刚》系列中植入中国品牌,都是这种战略调整的明证。美国政府滥用关税手段的短视行为,无疑将引发对美国电影行业乃至整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反噬。

减少进口美国片是理性选择

中国国家电影局“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的表态,本质上是遵循市场规律的理性选择。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当前中国观众对好莱坞电影的审美疲劳已现端倪。以今年上映的美国电影为例,漫威大片《美国队长4》仅收获1.04亿元票房,迪士尼真人电影《白雪公主》在中国内地票房更只有区区的927.2万元。这与过往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美国队长4》在中国市场遭遇票房和口碑的惨败

相比起来,国产电影在中国内地的热度则愈来愈高。2024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中,国产片票房占比接近八成。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国漫《哪吒之魔童闹海》更以超150亿元票房,登上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名。该片还在海外引发关注,推动中国动画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价值观。

《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动漫大国日本上映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始终持开放态度。这种精准调控恰恰体现了成熟市场的鉴别能力,更能以“优中选优”的态度,倒逼好莱坞提升创作质量。

全球文化格局处于重构时刻

此次事件暴露了美国文化产业的深层矛盾:一方面企图通过政治手段遏制中国发展,另一方面又无法割舍中国市场带来的巨大利益。而中国拥有深厚悠久的文明积淀和发展迅速的电影工业体系,其对好莱坞电影的依赖正在逐年降低。这种依赖降低不仅体现在内容提供上,同样体现在电影技术本身。例如,当《流浪地球》系列证明中国也能产出世界级科幻大片后,好莱坞的“技术神话”也已被彻底打破。

《流浪地球2》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最新水平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中国通过调整进口结构,削弱美国电影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扩大引进欧洲、亚洲等其他地区的多元电影,恰是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负责任之举。正如国家电影局所强调的,中国将“始终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但这种开放绝非对某国文化产品的单向依赖,而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双向交流。

美国电影股价的暴跌只是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当电影市场屡被政治因素干扰,真正需要反思的不是中国市场为何“不再慷慨”,而是美国为何将文化交流政治化。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企图将文化产业武器化的行为,最终伤害的只会是自己。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不会因美国电影的减少而停滞,但好莱坞若失去中国,丧失的将是决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战场。

(羊城晚报)

相关文章

数字中国发展情况如何监测评估?相关指标体系和发展指数公布

“2023年、2024年,数字中国发展指数分别为136.03、150.51,同比增长达10.10%、10.65%。”4月29日,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坚波发布了“数字中国发展指标体系”和数字中国发展指数测算情况。据胡坚波介绍,自2024年10月以来,该院会同国内多家高
2025-04-30 11:19:00

3亿元资金加码 市区两级叠加 无锡发布电影产业新政

4月29日,江苏无锡市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推动无锡市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电影产业新政”),政策涵盖十一大类20条内容,强化电影全产业链布局,从创作源头到产业后端全面发力。据悉,此次发布的新政中,在创作源头,对获评国家、省重要奖项的剧本给予高额奖励,最高可达20万元、10万元;对采
2025-04-29 17:43:00

成都银行2024年报:资产、存贷规模连续四年千亿级增长

红星新闻网(记者 覃霞 实习生 夏一铭)4月29日报道4月28日晚,成都银行发布的2024年报。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分别站上12500亿元、8800亿元、7400亿元新台阶,连续四年实现千亿级增长,成长性保持行业领先;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突破220亿元、120亿元新关口
2025-04-29 17:18:00

数字化转型与AI赋能下,生物医药行业如何驱动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

当前,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创新研发实力正稳步增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随之而来的生物医药行业转型升级开始加速,从药品仿制迈向源头创新,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生物医药行业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日前,毕马威中国携手海南国际医药创新联合基金会、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北京、
2025-04-29 17:16:00

强回报 重创新 增信心 已有452家深市公司积极践行“质量回报双提升”

自2024年2月启动,深交所“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已实施超过一年。据统计,已有452家深市公司发布“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围绕增强聚焦主业意识、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提升投资者回报水平等方面提出务实举措,推动“质量回报双提升”文化及理念塑造成为深市公司的共识。实证分析显示,“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
2025-04-29 12:35:00

全球科研城市百强中位居31位,济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规上工业产值近六成

4月29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加快建设科技强市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介绍有关情况。新黄河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济南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完善。据悉,济南在全球科研城市百强名单中实现再进位,多项关键指标稳居全省首位,为省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济南市科技局党组书记、
2025-04-29 11:34: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