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旅游市场的“开门红”,大湾区“赢麻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27 16:19:00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热门城市机票和酒店价格回落,不少游客选择错峰出游,旅游市场热度不减。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从目前到清明节前,多地机票和酒店预定量依然保持高位,春节旅游的热度仍在延续。

今年春节8天假期,旅游市场迎来“开门红”,作为首个“非遗年”,文化体验备受追捧;签证便利化推动,春节“朋友圈”越来越国际化。

具体来看,文化体验唱主角,大湾区“赢麻了”,《黑悟空》带动,山西大同成为新晋网红,港人北上赴深圳寻找年味,哈尔滨冰雪旅游热度不减,三亚强势势头有所减缓。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春节旅游市场似乎有了新变化。

广东游客数量蝉联全国第一

“非遗游”成为年轻人“心头爱”

根据目前已公布的省市数据来看,春节假期广东全省接待游客8011.8万人次,稳居全国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四川和江苏。

相较于2024年,广东和四川依旧保持第一和第二的位置,同比增长均超5%,展现出强劲的旅游活力;湖南省表现格外抢眼,接待人次5395.51万,虽然没有前几名总数多,但同比增速46.37%,排在所有地区的第一位。

作为春节假期的老牌省(市区),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变化最小的是海南和北京,都以0.5%左右的增幅稳定增长。

广东凭借其北纬25度的黄金地理位置和温暖宜人的亚热带气候,成为众多游客春节避寒的首选之地。深厚的古城文化底蕴、丰富的美食以及浓厚的年味年俗,更是为广东牵动了蛇年文旅热潮。

以潮汕地区为代表的“南方小城”深度游成为年轻游客的新宠,民宿预定平台数据显示,汕头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四成,首次跻身全国热门城市前十。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潮州、揭阳、阳江的文旅消费增速环比节前一周分别增长112%、102%、108%。

广东拥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被誉为“中华战舞”的英歌舞不仅在国内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还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随着本土文化旅游形象的不断提升,广东的醒狮、潮汕菜、英歌舞等等越来越受到异地乃至外国游客的青睐,成为文旅市场的流量热词。

旅游平台发布的《2025年春节假期出游快报》指出,春节假期,“非遗游”热度较2024年春节大增40%,成为春节旅游市场的绝对主角。民俗活动、手工技艺体验等非遗项目备受游客追捧,掀起了一股非遗热潮。

这股“非遗热”不仅带火了广东的旅游市场,还辐射至北京、西安、成都、南京等历史文化古城。

中国旅行社协会联合在线旅游平台发布的《2025春节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这个春节假期,传统文化游热度空前高涨。

北京、西安、成都、南京等地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传统文化游的热门之选。洛阳、泉州等地,则随着近年来传统文化游的兴起,逐渐成为新兴的文化旅游热点。此外,在《黑神话:悟空》的带动下,太原、大同等地文化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去探寻古建古寺等历史遗迹。

北上哈尔滨风光依旧

南下三亚热度不再

今年春节市场,有变,也有不变。作为2024年的顶流网红城市,哈尔滨今年依旧热度不减,游客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6%,更有不少外国游客加入冰雪旅游的行列。

据中国移动梧桐大数据平台监测,假期期间外国游客人数同比增长42%。携程发布的《2025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春节期间,国内热门目的地前十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哈尔滨、成都、杭州、昆明、西安、重庆,哈尔滨蝉联全国第五,旅游预订订单同比增长32%。

与此同时,三亚则跌出了TOP10名单,这意味着南下游客不再执着于三亚的阳光沙滩,而是选择更加分散的旅游目的地。

2024年春节,三亚作为南下避寒的胜地,火爆程度可谓达到巅峰。然而,今年春节不少游客选择了错峰出行,纷纷前往广东、福建等地感受别样的年味。相比之下,三亚的旅游市场活力略显逊色。

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三亚接待游客256.8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7.06亿元。虽然数字依旧可观,但与去年同比增长34.62%的游客量和34.67%的旅游总收入相比,今年的表现显得相对平淡。

深圳挤满了外籍人员

港人赴圳体会年味

随着中国免签政策的不断优化,尤其是最新推出的“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越来越多的外籍游客被吸引来华,深入体验中国的年味。相关平台数据显示,蛇年春节期间,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高达203%。

据官方统计,春节期间,深圳接待入境游客达118万人次,同比增长18%,其中1月31日深圳湾边检站的单日查验量更是创下2023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依托中国联通建设的游客行为监测与决策服务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的监测结果显示,入境深度游客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是深圳、泉州和广州。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乾宇表示,新政策恰好遇上传统春节,不仅让外国游客深度体验国内各地独特的春节年味,感受传统节日氛围,同时也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迎来国内旅游市场新的增长机遇。“不难预见,开放不仅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我国与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往来,也有助于我国国际形象的良好塑造。”

值得一提的是,春节期间深圳湾边检站共查验出入境人员约70万人次,其中香港居民占比近七成。得益于两地交通日益便捷,以及深圳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香港居民选择来深圳购物、休闲、娱乐,体验深圳的年味。

自2023年2月全面恢复通关以来,逢年过节北上深圳、珠海等珠三角城市“买买买”成为许多港澳居民的常态。2024年港人北上的人次超8191万,按照2023年底香港人口750.31万人计算,相当于平均每位香港居民“北上”10.9次。

春节期间,有不少香港市民选择来深圳逛花市、扫年货、吃年夜饭、走亲访友。深圳君悦酒店主席楼运营总监兼中餐行政总厨刘求财向深圳晚报记者介绍,酒店年夜饭预订订单中,10%左右是香港顾客订的,大部分都是计划一家老小一起来深圳享用年夜饭。“香港顾客来深圳吃年夜饭,这个现象在今年特别明显,越来越多香港市民想吃到原汁原味的‘深圳味道’。”

作为一年一度大家既有钱又有闲的时候,春节假期的旅游市场不仅是国民消费活力的“晴雨表”,更是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生动镜像。从各省市交出的成绩单中,我们既能看到区域经济文化的韧性,也能窥见文旅产业转型的脉络。

广东依托气候、非遗文化和美食的深度融合,展现出“黄金纬度”的独特吸引力;哈尔滨冰雪旅游的持续火爆与三亚热度的回落,则折射出游客需求从单一避寒向多样化体验的转变。非遗游的异军突起、《黑神话:悟空》对山西文旅的带动,以及深圳因政策红利成为港人“北上”首选,无不印证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共振效应。

变的是市场风向与消费偏好,不变的是城市对文化底蕴的深耕与开放包容的姿态。期待各地以春节旅游为切口,进一步激活文旅资源,在传承中创新,在差异中协同,让“诗与远方”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参考资料:

羊城晚报《游客为何爱到广东过大年?四个文旅流量密码给出答案》

北京青年报《入境游火热 浓浓年味“圈粉”海外客 春运以来上海入境外籍人员超13万人次》

深圳晚报《太火爆!年夜饭一桌难求 大量香港居民选择来深过年吃住一条龙》

数据新闻编辑:陈华罗 实习生周钰千

新媒体设计:苗奇卉

校对:刘越

相关文章

岭南文化精彩亮相阿联酋,粤式旅游拓展中东市场

当地时间4月28日,2025阿拉伯旅游展在阿联酋迪拜开幕,这是中东北非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旅游展会,本届旅游展为期四天。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广东省文旅代表团赴阿联酋迪拜参展,开展系列文旅推介活动,全方位展示中国广东旅游形象,推介入境游和签证便利化。代表团以“活力广东时尚湾区”为主题,突出“旅游+文化
2025-04-30 19:15:00

扩容扩时、提效提质、量质并进……多举措满足游客深度文化体验期待

央视网消息:“五一”假期即将到来,西安多家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取消闭馆日。“五一”假期期间,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开始检票时间由早上8时30分提前至7时,停止检票时间由下午17时推迟至19时,门票数量日均增加1.5万张,每天门票投放总量将达到8万张。西安博物院在5月1日至10月31日,延长开放时长和
2025-04-30 11:06:00

铁路五一假期运输预计发送旅客1.44亿人次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记者樊曦)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铁路五一假期运输29日全面启动,自4月29日至5月6日,为期8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44亿人次、同比增长4.9%,客流最高峰为5月1日。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五一假期,旅客探亲、旅游、踏青等出行意愿强烈,客流呈现出行
2025-04-30 00:00:00

帅气租客豪掷3年房租,“还发生活图片给我”!深圳房东:给我整不会了

帅气的头像、光鲜的职业,主动提出付清3年租金,并对你的生活嘘寒问暖……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仿佛电视剧走进生活,你心动不?最近,深圳的罗女士(化名)就遇上了这样的“好事”。帅气金融IT男、主动年付租金……深圳房东亲历“房友们,你们碰到过租客要一次性付3年租金、水电费、物业管理费、诚意金、押金的租客吗?”
2025-04-29 11:37:00

千年古村焕新颜,单县三官庙村打造齐鲁样板文旅小镇

在鲁西南大地上,一座千年古村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山东省单县北城街道三官庙村,以“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绘就一幅“文脉传承、产业兴旺、乡风醉人”的文旅融合画卷。千年古庙续文脉 文旅小镇展新姿三官庙村因唐贞观年间所建三官庙得名,古庙历经1500余年风雨,殿内天官、地官、水官三尊神像静默
2025-04-29 09:40:00

“小学教材逼疯家长”,是时候给家长减负了!

家长不是“作业质检员”,用旧的知识储备强行辅导,既违背教育规律,也模糊了家校共育的边界。“万的第二笔不是撇吗?”“司马光砸的是瓮不是缸?”“嗯的拼音竟然不是en而是ng?”“数学题20-x=9,原本两步就能得出答案,现在需要五、六步?”△ 社交平台上,部分教材修改内容引发网友讨论最近,一篇《逼疯家长
2025-04-28 19:44: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