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新成效?相关负责人答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27 17:48:00    

京津冀,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2014年2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决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最新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新成效?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27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问: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这项工作进展如何?

答: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履行中央区域办职责,会同有关方面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中,始终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压茬推进标志性疏解项目落地,不断完善疏解支持政策体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高校方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所高校的雄安校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全面施工,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雄安校区正在编制报批总体规划建设方案。

医院方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加快建设,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雄安院区)很快将开工,阜外医院、整形外科医院、广安门医院雄安院区正在编制报批可研报告等前期要件。

央企方面,中国星网总部及4家所属企业已于2024年10月入驻雄安办公,中国中化、中国华能雄安总部也将在未来几个月建成投用,中国矿产集团雄安总部正在加快建设。中国大唐、中国华电、中国诚通、中国农业发展集团雄安总部今年将开工建设。国家电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所属的30多家二三级子公司也将向雄安新区搬迁。

按照“三个不低于”的原则,即保障疏解人员在雄安新区的创业条件、居住条件、福利待遇不低于留在北京时的水平,围绕交通、住房、医保、教育、养老等方面,出台实施了系列支持政策,目前北京的医保、公积金等在雄安使用和在北京一样。

下一步,将积极稳妥推进后续疏解项目落地,进一步细化完善配套服务举措,让疏解单位在雄安新区实现更好发展,让疏解人员更有获得感。

问: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建设进展如何?

答: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明确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当前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的阶段,一座现代化新城正在拔节生长。

现代化城市框架加快形成。截至2024年底,雄安开发面积累计超过20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超过8300亿元。先行启动区域内的路网框架已经成型,总部商务区、互联网产业园及4个综合居住片区基本建成。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新区新建片区已建成200多个社区便民服务场所,群众购物、休闲等基本需求在步行“15分钟生活圈”内就能满足。北京援建的雄安北海幼儿园、史家胡同小学和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已经顺利开学。京津冀共有70多所优质学校、近70家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与新区建立了帮扶合作关系。

白洋淀生态治理成果持续巩固。淀区水质稳定保持Ⅲ类,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野生鸟类从新区设立前的206种增至295种,野生鱼类从27种增至48种,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画卷进一步显现。

问:作为北京“新两翼”之一,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情况如何?与城市副中心一河之隔的河北廊坊北三县在与北京通州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哪些新成效?

答:去年,北京第二批市级机关已完成向副中心搬迁,目前累计80余个北京市级部门、约3.3万名工作人员在副中心办公,优质医院和学校等配套项目、商务活动和文化旅游等服务功能日益完善。

通州区与北三县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加快前行,区域内450多项高频便民事项和290多项涉企服务事项实现区域通办。厂通路及跨潮白河桥梁建成通车,连通通州区与北三县的跨界道路已有11条、跨河桥梁6座。京津冀区域内首条跨省城轨平谷线加快建设,北三县连通北京的公交线路达到20多条、日客运量约14万人次。

同时,积极支持京津冀三省市因地制宜、各展所长,重点地区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去年,国务院出台了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现在政策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去年新增注册企业超过800家,天津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32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2024年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与北京等地共同发布涵盖红色文化、冰雪、民俗、美食等领域的11条热门旅游线路。唐山市去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单位GDP能耗“十四五”期间累计下降超过25%。2024年对接引进京津地区节能环保等科技成果70多项,曹妃甸累计实施亿元以上京津项目100多个。

问:在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等支撑协同发展的关键领域中,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

答:近年来,与有关方面不断拓展协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在推进“硬联通”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软协同”。

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快融合。三省市建立了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14个创新平台,2024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843.7亿元、同比增长12.7%。共同培育形成集成电路、安全应急装备等7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并面向未来联合建设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机器人6条产业链,逐链出台了配套方案。

互联互通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去年津兴城际二期、承平高速等多条铁路和公路建成通车,京津冀主要城市已形成1至1.5小时交通圈。京津冀机场群建设迈上新台阶,2024年三省市机场共同完成旅客吞吐量1.5亿人次,同比增长22.5%。

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成效显著。去年京津冀区域优良天数比率接近75%,地表水国控断面劣Ⅴ类水质全部消除。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扎实推进。京津冀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已经实现6.4万家定点医疗机构、3900多条交通线路、190多家旅游景区“一卡通用”。三省市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910多家、项目达60多项。北京、天津240多所优质学校以智慧课堂远程教学、教师挂职交流等形式与河北学校开展合作办学,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来源:魏玉坤/新华社

相关文章

数字中国发展情况如何监测评估?相关指标体系和发展指数公布

“2023年、2024年,数字中国发展指数分别为136.03、150.51,同比增长达10.10%、10.65%。”4月29日,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坚波发布了“数字中国发展指标体系”和数字中国发展指数测算情况。据胡坚波介绍,自2024年10月以来,该院会同国内多家高
2025-04-30 11:19:00

铁路五一假期运输预计发送旅客1.44亿人次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记者樊曦)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铁路五一假期运输29日全面启动,自4月29日至5月6日,为期8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44亿人次、同比增长4.9%,客流最高峰为5月1日。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五一假期,旅客探亲、旅游、踏青等出行意愿强烈,客流呈现出行
2025-04-30 00:00:00

成都银行2024年报:资产、存贷规模连续四年千亿级增长

红星新闻网(记者 覃霞 实习生 夏一铭)4月29日报道4月28日晚,成都银行发布的2024年报。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分别站上12500亿元、8800亿元、7400亿元新台阶,连续四年实现千亿级增长,成长性保持行业领先;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突破220亿元、120亿元新关口
2025-04-29 17:18:00

数字化转型与AI赋能下,生物医药行业如何驱动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

当前,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创新研发实力正稳步增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随之而来的生物医药行业转型升级开始加速,从药品仿制迈向源头创新,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生物医药行业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日前,毕马威中国携手海南国际医药创新联合基金会、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北京、
2025-04-29 17:16:00

强回报 重创新 增信心 已有452家深市公司积极践行“质量回报双提升”

自2024年2月启动,深交所“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已实施超过一年。据统计,已有452家深市公司发布“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围绕增强聚焦主业意识、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提升投资者回报水平等方面提出务实举措,推动“质量回报双提升”文化及理念塑造成为深市公司的共识。实证分析显示,“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
2025-04-29 12:35:00

全球科研城市百强中位居31位,济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规上工业产值近六成

4月29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加快建设科技强市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介绍有关情况。新黄河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济南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完善。据悉,济南在全球科研城市百强名单中实现再进位,多项关键指标稳居全省首位,为省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济南市科技局党组书记、
2025-04-29 11:34: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