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90亿上海广告大佬,83亿吞并对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20:12:00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记者丨覃毅 谢之迎 编辑丨谭璐

广告大佬江南春,把老对手纳入麾下。

4月9日晚,江南春掌舵的分众传媒公告,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100%新潮传媒股权,预估值约83亿元

交易完成后,新潮传媒将成为分众传媒的全资子公司,原董事长张继学,将担任分众传媒副总裁和首席增长官。

这两家公司,均是户外广告头部玩家,相爱相杀多年。

中国广告协会数据显示,分众和新潮的市场份额分列第一和第三位。合并后,江南春手握的市场份额将超过17%。

“分众对中国消费市场和品牌化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江南春在朋友圈表示。

4月11日收盘,分众传媒总市值约1005亿元。

大手收购

分众与新潮,各有所长。

分众的楼宇广告,聚焦写字楼、商圈等高流量场景,覆盖国内300座城市的超300万个媒体终端。

新潮传媒则是后起之秀,布局了200多座城市的74万个媒体终端,重点覆盖低线城市及社区场景,与分众的重合度较低。

来源:新潮传媒

“新潮的社区楼宇资源,能有效补充我们的覆盖网络,特别是延伸我们在非核心区域的触达能力。”江南春表示。

这对长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江南春认为,这笔并购的根本价值,在于扩展业务版图,实现更完整的人群覆盖。

申万宏源研报显示,新潮传媒拥有74万点位,对应20亿元收入,单屏收入约2700元。

收购后,假设新潮的单屏收入5000元,净利润率30%,新潮点位有望贡献37亿元收入和11亿元利润。

此举将显著提升分众传媒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对广告主的服务能力,巩固其户外广告领域的龙头地位。”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告诉《21CBR》记者。

“为什么要卖?是新潮不行了吗?”

另一边,张继学在朋友圈回应称,公司从成都走到全国,主营业务盈利,账上现金丰富。

“协作的价值提升远大于竞争。”张解释,新潮的梦想是打造线下数字化媒体平台,与分众合作,是选择一条更优路径。

此次收购,以股份对价为主,剩余部分支付现金。新潮传媒的估值为83亿元,低于其在2017年F轮融资时的百亿水平。

分众传媒在公告中称,股份和现金对价的比例尚未确定,最终以重组报告书披露情况为准。

资源为王

江南春是上海人,在30岁那年,创立分众传媒,一路做到行业龙头。在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上,他以290亿身家,名列918位。

梯媒行业,资源为王。江南春明确,要进一步优化媒体资源的覆盖密度与结构布局。

去年上半年,分众的网络扩大渗透,特别是三线及以下城市,增长超过四成。

包括电梯电视自营设备109.7万台,电梯海报自营设备154.9万个、影院媒体合作影院1835家。此外,还有加盟及参股公司的电梯设备,合共近50万个。

庞大的网络,构建起日均4亿人群的覆盖能力,也带来巨额利润。

2024年1-9月,分众的营收为92.61亿元,净利润上升一成,达39.68亿元。

挑战也不容忽视。2024年上半年,分众来自核心客户的广告收入,下调超过两位数。

江南春认为,大环境对客户投放的影响,在预期范围内。

他在2023年中就上调了媒体投放价格,并表示,2024年维持常规性价格上调。

“会结合外部市场环境、自身点位增长情况等,调整刊例价。”江南春认为,广告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纵深布局

分众的成长烦恼,在于传播效率。

“传播转换率无法得到精准计算,在昔日的传播中很难得到佐证;随着移动端的普及,用户即使在电梯、车厢中,往往不关注显示屏传播内容。”文娱行业分析师张书乐告诉《21CBR》。

江南春早就察觉到,数字化营销带来的精准触达能力。

2018年,他吸引到阿里150亿元入股,借用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广告投放的精准度和效果监测能力。

目前,阿里为分众第二大股东,总计持股8.88%。

来源:图虫

由此,分众部署营销垂类大模型,进一步提升广告内容与场景的适配性,还支持中小企业生成创意内容,减轻广告制作成本。

阿里也是分众的重要客户,2024年上半年,投放了4.12亿元广告。

江南春脚步不停。

在短视频和直播的风口,他提出“两微一抖一分众”,线上匹配线下。

分众与抖音合作,正是基于这一思路,通过整合抖音平台数据,分析其用户行为和偏好,提升广告投放的精准度和效果。

2024年,江南春又尝试与美团一起,选取部分城市作为试点,推进下沉市场业务。

他表示,公司看好下线城市消费升级带来的广告需求,尝试不同途径继续布局。

“可能会继续整合区域型媒体,以此巩固分众传媒的市场壁垒。”有市场人士称。

为了找到新的增长点,江南春正在广积粮。

相关文章

成都银行2024年报:资产、存贷规模连续四年千亿级增长

红星新闻网(记者 覃霞 实习生 夏一铭)4月29日报道4月28日晚,成都银行发布的2024年报。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分别站上12500亿元、8800亿元、7400亿元新台阶,连续四年实现千亿级增长,成长性保持行业领先;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突破220亿元、120亿元新关口
2025-04-29 17:18:00

强回报 重创新 增信心 已有452家深市公司积极践行“质量回报双提升”

自2024年2月启动,深交所“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已实施超过一年。据统计,已有452家深市公司发布“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围绕增强聚焦主业意识、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提升投资者回报水平等方面提出务实举措,推动“质量回报双提升”文化及理念塑造成为深市公司的共识。实证分析显示,“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
2025-04-29 12:35:00

全球科研城市百强中位居31位,济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规上工业产值近六成

4月29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加快建设科技强市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介绍有关情况。新黄河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济南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完善。据悉,济南在全球科研城市百强名单中实现再进位,多项关键指标稳居全省首位,为省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济南市科技局党组书记、
2025-04-29 11:34:00

发布亮眼一季度报后,东阿阿胶股价跌停:现金流隐忧引发争议|大鱼财经

4月27日,东阿阿胶(SZ000423)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该公司营收与利润均实现了稳健的双位数增长,数据表面亮眼。资本市场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反应——东阿阿胶股价在次日交易中触及跌停,引发了投资者之间的激烈讨论。一季度业绩亮丽与股价罕见跌停根据财报,东阿阿胶在2025年第一季
2025-04-29 08:14:00

硅片综合市占率下滑,TCL中环如何扭转颓势?

“经营战略偏差、业务结构存在短板以及一些经营决策失误。”TCL中环(002129.SZ)董事长李东生在年报中对业绩巨亏原因如是说明。2024年受行业阶段性去产能影响,主产业链上市公司普遍亏损。TCL中环作为硅片领域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成本领先以及初创了210大尺寸硅片,但行业寒冬中,决策失误被放大
2025-04-28 20:30:00

广州酒家:一季度营收10.46亿元,同比增长3.34%

4月28日,广州酒家发布公告称,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6亿元,同比增长3.34%;归属净利润5101.02万元,同比下降27.93%。(企业公告)
2025-04-28 19:42: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