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乡村规划师变身“村咖主理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2 12:05:00    

村咖的春天和樱花一起来了。

当宝山区顾村公园1600余亩樱花盛开,3公里外的顾村镇沈杨村,春日经济也为马云富的咖啡馆带来新客流。“在屋顶喝一杯‘村咖’、看一场日落”火上小红书的时候,他的“云野花庐”周末已经一座难求。

“这从侧面印证了,我们规划的路能走通。”马云富第一次来沈杨村,是6年前,身份还是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所长,负责乡村规划。

那会儿,沈杨村是闻名的“钢管之乡”,开有数十家钢管堆场,因产业粗放、生态滞后一度陷入发展困局。沈杨村党支部书记朱燕军也愁,作为大都市近郊的“城中村”,它紧邻主城区、交通便捷,在经济发展、服务共享、人口结构、空间形态等方面受城市影响巨大。但正是“乡村属性”不鲜明,导致乡村振兴的路径模糊不清。

村委会请来乡村责任规划师,马云富随团队进行了数月的“陪伴式”设计,共同探步“引爆中心,串联全域”的规划发展路径。

如今,沈杨村已是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借力集体经济的产业优势、毗邻蕰藻浜和顾村公园的生态优势、诗乡顾村的人文优势,走出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去年国庆假期,眼尖的村民发现,小马又回来了,还摇身一变,成了村咖主理人。他的故事,或许可以成为乡创启示录的一页。

我有小院藏乡愁

前年,80后马云富做了个“重大决定”,辞职回沈杨村创业。

“我有小院藏乡愁”,他相中一处闲置的农机仓库,经历一年的改造,小院白墙灰瓦,竹篱笆前树枝摇曳,四季有景,取名“云野花庐”,提供咖啡、简餐和围炉煮茶等。他还配套了18亩“畦园农场”,既可认领菜园,也可体验采摘——去年国庆开业一个月,共享菜园就被“秒光”。

时间回溯至2019年,村里面临有规划无设计、有设计无施工指导以及建成后招商运营困难的难题。马云富忙得脚不沾地,他的多重身份包括乡村规划师、技术审查员、政策翻译官、村民代言人和乡村宣传者。

但他很有干劲——“村支书给力,村民支持”。“这儿的村民有经营的头脑。”马云富印象很深,滨河区域规划了个休闲平台。河畔一户人家主动找到他,畅聊了一下午:“以后我家底楼,开餐饮合适吗?这个村子起来之后,我能做什么?”村民都很愿意把握机会。

“畦园农场”,是马云富团队破题乡村振兴瞄准的点之一。农场位于蕰藻浜北岸,是南部社区进入沈杨村的门户区域。这里曾经是工业清退后减量化用地,由于土壤条件、周边环境等原因,该地块长期闲置。

土壤不好,就进行大“手术”改良。马云富外运优良塘泥与本地熟土混合,多次翻耕土地,施撒有机肥,中和酸碱度,彻底解决土地“贫瘠及不存水”,并亲身投入到畦园规划、设计、施工、美陈、种植及后续运营中。

如今,“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映入现实。畦园核心区域采用“托管+半托管”的农场管家运营模式,市民游客前来感受回归乡野,种菜劳作的乐趣。“亲子家庭和年轻白领,是主力军——田地是孩子们喜爱的研学课堂,自然里的游乐园;年轻白领向往‘城市农夫’,打造乡野乌托邦。”马云富说。

好风景吸引新村民

蕰藻浜是宝山区的母亲河。沈杨村紧邻蕰藻浜,丰沛的水系滋养着土地,土地上的人又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繁荣。

蕰藻浜两岸,沈杨码头科创产业园的招商仍在持续,入驻率超过80%。“我们沿用了早前沈杨码头物流运输的意象,想把产业园也打造成为信息流通、人员交流的承载地。”

80后青年程朗和搭档仲佳将这块5000多方的“大衣料子”,看作一份艺术作品。底色是老旧厂房、黄沙水泥堆场码头,他们保留了工厂原本的房屋结构,留有上世纪的码头吊臂底座、避雷针等,嵌入人文艺术、体育休闲功能,成功转型为科创产业园。

直播、文化创意、设计、俱乐部、办公是科创产业园的主要业态,这里白领大多是90后。为了兼顾他们的需求,羽毛球场、网球场、足球场相继建成,与产业园连通,为工业风注入了乡村新时尚。

“好风景”吸引产业和消费人群集聚,再反哺乡村建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时间倒溯,沈杨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燕玲复盘时说:“拐点是从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创建开始的。”村里通过集中整治村宅河道、新增绿化,打造景观步道、亲水平台,为乡村造景。尤其是占地36亩的花海,更是成为沈杨村乡村振兴的名片。

借着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迎来新产业落地。花卉市场的兴起,化作具象的每年200万元的租金收益,更是源源不断的人气。沈杨村以花卉苗木基地、青少年农耕体验中心、“在山野”露营+主题派对、锐擎卡丁车赛场等项目为核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多要素集聚+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商贸农旅相融合经济模式。精酿啤酒城、国际高中、中医医院等项目将陆续落地。

眼下,沈杨村仍在“向外看”——理解城市和市民的需求,看见乡村之外的消费市场的需要;也“向内看”——读懂自己的村庄,包括空间规划的适配度、可盘活资源、村情民意等。

朱燕军还在盘算深化“花田沈杨”的生态产业布局,将美丽优势转化为美丽经济,吸引更多“小马”能够来村创业,“最好的规划,是让田野自己长出未来”。

相关文章

大理“医生奶奶”杨连翠:守护2000多个新生儿,烧掉10万赊账单

通往云南大理永平县博南镇东庄村的水泥路,曲曲折折。村庄偎依的18座大山,层峦叠翠,满目葱茏。88岁高龄的杨连翠老人,50年时间,亲手迎接了2000多个新生命,诊疗病人超35万人次,护送村民转诊1000余次,火烧10万余元村民看病赊账单。生死竞速,双手托举起2000多个新生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山村医
2025-07-25 08:52:00

艺术装点乡村,直播带旺好货!高校青年赋能濠江“百千万工程”

“我们想用年轻人的方式激活乡村。”近期,濠江迎来54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突击队,大学生们聚焦地方特色农业、乡村振兴、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领域在濠江开展实践活动。从文化传承到美育播撒,从直播带货到科技助农,从医疗义诊到心灵关怀,高校青年带着他们的科创农业思维与对艺术乡建的独特
2025-07-24 20:26:00

周至综治中心“荣福法律说事”让120户村民地租稳落袋

“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事情这么快就解决了,这下我们村民抗旱浇地的电费也有着落了”!7月17日上午拿到租地款的村民代表陈某拉着周至县综治中心张荣福说事品牌工作室张荣福的手激动地说。近日,周至县综治中心张荣福法律说事品牌工作室创新运用“综治+N”多元化解纷机制,联合司法、信访、村委会等多方治理力量
2025-07-23 11:43:00

法治在线丨生死面前义无反顾!82位英雄获国家表彰

还记得这些面孔吗?还记得这些瞬间吗?大家或许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但这些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瞬间却让人记忆犹新。今天(21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8名个人和2个群体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40名个人和10个群体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一共82人获表彰。他们都用自己
2025-07-21 20:54:00

鄂州市华容区半导体产业园施工建设如火如荼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苏展、渠立新)7月20日清晨,鄂州市华容区半导体产业园内,数十台机械设备忙碌施工,现场吊机林立、钻机轰鸣,工人师傅们正在有序进行打桩作业。自上场施工以来,中国铁建大桥局迅速组织施工生产,高峰期间150辆渣土车、4台推土机、4台挖掘机快速完成土方填筑10万多方。中国铁建大
2025-07-21 11:14:00

淄博又一新晋宝藏打卡地,氛围感拉满,日均涌入5000+“卷王”!

七月盛夏,当窗外的蝉鸣声此起彼伏,当柏油马路被晒得发烫,当空调房成为人们躲避酷暑的唯一选择时,淄博市图书馆却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这里没有刺眼的阳光,没有闷热的空气,只有书页翻动的哗哗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学生群体抱着作业本抢占自习位,职场人带着专业书埋头“充电”,退休老人捧着报纸享受静谧时
2025-07-17 15:36: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