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外资加仓医疗保健板块,创新药沪港深ETF(517380)近5日持续获资金净流入,机构:医药板块行情2025年将见底回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3:09:00    

3月31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全市场超4700只个股下跌。医药股反复活跃,圣诺生物、多瑞医药、河化股份涨停。

热门ETF方面,生物医药ETF(159859)、创新药沪港深ETF(517380)均震荡走弱。

值得注意的是,从资金流向来看,创新药沪港深ETF(517380)近5日持续获得资金净流入,净流率14.63%。截至早盘收盘,该ETF溢折率0.29%,溢价交易。成分股中,翰森制药涨超5%。

截至早盘收盘,生物医药ETF(159859)溢折率0.14%,溢价交易,成交额超6700万元。从规模来看,该ETF最新规模为33.9亿元,位居同标的ETF产品第一。

消息面上,外资加仓医疗保健板块。近期,港股市场震荡,内外资金流向出现分歧。南向资金持续加大扫货力度,通过国际中介机构交易的资金则处于净流出状态。分行业来看,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的配置思路是“科技+红利”的哑铃型策略;外资则净流入医疗保健板块,净流出其余行业板块。

光大证券研报称,医药见底回暖,创新药主线强化,期待消费医疗复苏。医药行情见底回暖,优化集采政策有望稳定资产盈利能力:过去一段时间,医药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市场表现较为低迷。然而,近期医药行情整体已显现见底回暖迹象,在2025.1.2~2025.3.27期间,医药生物指数上涨3.94%,跑赢沪深3004.01pp;恒生医疗保健上涨24.79%,跑赢恒生综指7.89pp;其中尤其以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科创新药指数上涨22.35%,跑赢科创50 17.13pp,港股创新药指数上涨26.28%,跑赢恒生科技1.20pp。我们认为,医药板块行情在2025年将见底回暖,建议投资者增加整体板块配置。

长城证券研报称,医药板块利好政策频出,行业景气度有望稳步复苏。短期内,前期受医药反腐得到规范以及集采影响较大的院内市场,有望逐步复苏,建议关注制剂板块优质标的。中长期来看,创新疗法具备较大增量和创新需求,国产BIC/FIC创新药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国产创新和走向国际均具备广阔空间,建议关注管理效率优异、产品管线优质的制药企业。

(本文机构观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亦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策。)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我国价格法拟修订;特朗普造访美联储|南财早新闻

1、7月24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修正草案)对外公开征求意见。两部门在修正草案的起草说明中指出,修正草案共10条,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完善政府定价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健全价格违法行为法律责任
2025-07-25 07:49:00

沁县农商行“晋享e贷”破解商户资金困局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正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沁县册村镇主街的超市内,店主王某看着货架上略显稀疏的商品,眉头紧锁。米面粮油等民生必需品的库存亟待补充,但账面上捉襟见肘的周转资金,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她的心头。“眼看着生意旺季就要到了,要是货跟不上,老顾客都流失了可怎么办?”这份焦虑,成了王某日日夜夜的困
2025-07-23 18:07:00

就市论市 | 市场震荡分化 快速轮动仍是后市主旋律?

中泰证券投顾邓天认为,本周市场运行局部表现上强于预期。随着中报预告逐步落地,活跃资金有望回归。操作上,一方面,积极寻找机构与活跃资金可能产生共振的板块。另一方面,在上述范围内寻找回调压力不大,且基本面有支撑的具体标的。
2025-07-15 11:37:00

成都高新西区这条路通了!

“您的建议已收到”社区里的“高校智囊团”碰撞出治理新点子,院落里的孩子们组建起"儿童观察团"……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持续深化群众参与、人民建议征集工作,通过多元共治模式打通民意表达渠道,持续倾听群众呼声、征集群众建议、梳理民生诉求,一系列创新实践正不断刷新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的效能与温度。“成都高新”政
2025-07-12 08:46:00

台湾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四个月下跌

台湾“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7日发布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CCI),总指数为63.7点,较上月减少1.23点,已连续四个月下跌,为2024年5月以来新低。CCI是消费者对经济形势进行综合判断后得出的主观评价和心理预期,取值在0至200之间,低于100表示受访者“偏向悲观”,高于100则表明“
2025-07-01 16:46:00

2025年小额借贷平台之选 微博借钱助力解决资金周转难题

在消费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年轻群体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其消费需求多样,但资金储备往往难以满足突发或大额消费需求。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与微博钱包联合调研显示,“05后”开学季消费理性,可仍有部分学生在电子产品等大额消费面前需小额借贷周转;DT财经调研表明,工作2-3年的青年,超30%在资金紧张时会借助信用卡
2025-06-30 14:30: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