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以“先进制造”为主题的第137届广交会一期展览落下帷幕。据广交会承办方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的最新统计,截至19日,已有来自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的148585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去年同期增长20.2%。这一增长在美国政府发起“关税战”的背景下,尤其引人注目。商务部表示,本届广交会开放底色更浓、创新活力十足、客商成交活跃。境外采购商到会有望继续保持量稳质升的态势。笔者将以长三角区域的浙江、安徽为例,加以说明。
本届广交会新设立的服务机器人展区人气最旺,浙江企业带来的各类机器人产品受到参展商们的关注。走进服务机器人展区,人气最旺的就是宇树科技展位。来自巴西的参展商埃德森说:“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我真的被你们的产品震撼了!真的,我想和你们做生意。中国现在是世界科技的领导者,我跟机器人握了手,还摸了机器狗,感觉太棒了。”

第137届广交会服务机器人专区 图源:新华社
机器狗和外骨骼机器人,得到了海外客商的极大关注,并现场下单成交。据了解,浙江企业所产机器狗性能优越,如Lite3机器狗持续行走负载达到7.5公斤;持续运动时间达到90分钟,续航里程5公里。它通过自主学习自然界动物的运动模式,能够轻松做到前后空翻,且对起跳位置、姿态、地形、方向都没有特定要求,极大提升了在复杂环境中的移动效率。企业工作人员介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工在一些重复性场景和危险性场景的行业性应用。”这在劳动力价格昂贵的欧洲和老龄化严重的日本尤其受欢迎。
外骨骼机器人同样展现出改变劳动力市场的潜力,自然也吸引了采购商的目光。如来自智利的采购商艾文穿戴某款浙江制造的外骨骼机器人后,轻松提起10公斤的重物,这让他倍感神奇。他表示:“使用这款机器人时,我感觉非常舒适,我想可以在制造业中使用这个设备,提高我们工人的生产力。”生产企业杭州太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介绍,该款外骨骼机器人搭载动力单元模组,实现大负载重量可达40公斤,续航时间5~6小时,可大大减轻重体力劳动者的负担。浙产外骨骼机器人正逐渐应用到物流搬运、登山助力、工业制造、医疗康复等领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凭借过硬的自主技术,议价主动权已经掌握在生产企业手中,不再走以往一般产品薄利多销的路线,市场主要聚焦欧洲、中东和东盟。

客商在智能工业外骨骼展区洽谈 图源:新华社
除服务机器人外,本届广交会浙江共有3100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等称号企业参展,体现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势头。而安徽制造,同样不容小觑。本届广交会,安徽交易团组织977家企业参展,展位数2077个,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品牌展位531个,新参展企业115家,全力帮助企业抢抓全球订单,开拓多元国际市场。
自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以来,笔者就十分关注安徽出口的新路径。本届广交会,安徽聚焦“先进制造”“品质家居”“美好生活”,组织国家级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336家企业参展。如科大讯飞在服务机器人专区展示机器人、机器狗、围棋机器人等产品;安徽合力带来了专为极寒环境设计的H4系列超低温平衡重式叉车、采用创新动力系统的G3系列内燃平衡重式叉车等新产品,吸引了包括美商等众多海内外新老客户驻足咨询。
为什么都重视广交会?因为其被誉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安徽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全力保障企业参展工作顺利推进的同时,安徽借广交会举办契机,广泛开展外贸调研工作,深入了解外贸企业发展现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推动外贸平稳健康发展。

中外客商行走在广交会场馆内 图源:新华社
本届广交会,合肥电子信息和家电产业、芜湖汽配产业、阜阳柳编产业等多个外向型产业集群的300多家优质企业,分别在电子消费品及信息产品、汽车配件、加工机械、电子电气、家居用品、编织及藤铁工艺品、乡村振兴特色产品等展区抱团亮相,安徽出口产业特色已进一步凸显。尤其鼓舞人心的是,安徽已成为我国造车第一省。
本届广交会期间,正好各行业一季度相关统计数据相继发布。其中,今年一季度,安徽超越广东,成为中国汽车产量第一省。安徽造车成为长三角的新荣光和广交会新视角。昔日以“茶叶大省”“美食大省”著称,如今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指引下,安徽正加速转型为全球瞩目的汽车制造科创高地。

2025年1-3月份省市汽车产量排行榜 图源:第一财经
对此,祖籍安徽马鞍山的上海著名经济学家、同济大学经管学院陈强教授指出,安徽汽车制造的迅速崛起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密切相关,产业要素高效集聚,使得安徽汽车制造产业体系的成熟度和应变力快速提升,加上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和成果转化、地方政府对于“首位产业”的倾力支持,充分激发了各路车企的勃勃雄心和创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