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退休金超9000,91岁老人家中却“垃圾成山”!原因心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27 13:52:00    

一推门,脚下全是废品,寸步难行;再抬头,眼前的杂物堆积成山,最高处快够到天花板……在居民小区里一些独居老人家中,一堆堆“垃圾山”不仅挤占着他们的生活空间,也重重压在了消防安全那根弦上。尤其是在天干物燥时节,逼仄空间里铺天盖地的可燃物,让人心惊胆战。

据了解,一些老人常年拾荒囤物的习惯,致使家中的“垃圾山”不断生长;而由此引发的消防隐患,也逐渐成为困扰社区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拾荒囤物导致的消防隐患困扰着社区治理。

91岁老人思女囤物十多年

两室一厅无处下脚

李明兰(化名)老人今年91岁,没和儿孙同住,而是独居在朝阳区管庄乡管庄东里小区。推开老人家的房门,记者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不管是过道还是房间,两室一厅的地板上全堆着垃圾,看不到任何家具和生活的痕迹。

在一间屋内,床铺早已被废品掩埋,老人晚上就躺在杂物上睡觉。她平日也不动火做饭,而是去社区公益食堂就餐。记者看到,老人家中除了几盏电灯外,没有任何家用电器。

但在李明兰老人眼中,家里的废品杂物可不是垃圾。说起这些“宝贝”,她的言语中流露出依恋之情。“都是丫头的小玩意儿。”老人颤巍巍地解释,家中物品是女儿生前留下的物件,睹物思人,她舍不得扔。

“现在老人家中几乎都是废品,她和女儿的私人物品混杂其中,分不清了。”说起李明兰老人,管庄东里社区副书记毛迪无奈地摇摇头:“老人早年间就有拾荒的习惯,十几年前,与她朝夕相处的女儿突然离世,此后,老人囤积废品的问题就越发严重,算是一种精神寄托吧。”

记者了解到,李明兰老人每个月有9000多元的退休金,她囤积废品不为卖钱,结果东西越攒越多,从旧衣旧鞋到锅碗瓢盆,再到纸盒包装袋,五花八门,老人平日就在“垃圾山”爬上爬下,不仅气味扰民,更有消防隐患。

这些年,乡里、社区和消防部门工作人员已记不清上门劝解了多少次。毛迪说,每次上门清理,老人嘴里一直念叨:“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了,我不是不懂事的人。”然而,一旦真要动手清理,老人固执的一面就显露出来。

“清理出第一包废品的时候,老人还能忍受,再接着清理,老人就开始抹眼泪,激动时还给我们下跪。”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员伍勇面露难色道,“老人年纪大了,我们也怕老人精神受刺激,身体吃不消。”

拒绝清理

废品进家就是“私人物品”

想要搬走老人家中的“垃圾山”,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

记者走访发现,此前,有的拾荒老人会把部分废品囤积在居民楼的公共楼道里。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朱乐说,我国消防法中有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占用、堵塞或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以及消防车通道。有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对个人处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强制执行,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因为楼道堆物不仅违法,还可能遭受处罚。于是,有些老人便将废品转移至家中,并以“私有财产”“个人物品”“勿闯私宅”等理由拒绝清理。这让对居民家中没有执法权的消防部门屡屡遭遇“闭门羹”。

帮助居民清理家中杂物时,消防部门常常遭拒。

朱乐说,如果居民在自己家中囤积废品杂物,产生环境污染或者安全隐患,影响周围邻居的正常生活、休息等情形,其他业主可要求其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然而,通过其他业主或物业打官司,来达到搬走“垃圾山”的目的,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并非一件易事。

探因

囤物背后是一种情感寄托

“在心理医学诊断中,有一种疾病叫作囤积障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医师谢稚鹃介绍,这是一种以持续地难以丢弃物品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不顾物品的实际价值如何,而将其积攒在自己居住的地方,造成生活区域杂乱不堪,患者因此感到痛苦,但却无法控制。

研究发现,囤积障碍,独居者常见。

谢稚鹃说,囤积障碍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有遗传因素,研究发现,患者近亲属可能有类似的问题。还有生活环境的因素,比如患者在生活中经历了非常大的负面事件,用囤物来回避心理创伤。此外,还与患者本人的性格相关。目前囤积障碍分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或者两者综合,治疗效果有限,且因人而异。”

囤积障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效果有限。

反复上门

柔性劝导打开心扉

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一些街乡、社区和消防部门工作人员采取的正是“反复上门,柔性劝导”的工作方法。

伍勇为李明兰老人带来“逃生灭火四件套”。

在李明兰老人家门口,防火监督员伍勇和老人进行了推心置腹地聊天,从自己的当兵经历到家庭故乡,通过深入交流慢慢赢得老人信任,“我给您带来了‘逃生灭火四件套’,乡里还给您买了50多个储物箱,废品咱们清走,个人物品用箱子给您装起来,不然家里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目前,李明兰老人家中已整理干净,房屋内和楼道也做了全方位清洗和消毒。

清理之后的李明兰老人家。

记者手记:

如何预防,更值得思考

囤积在老人家中的“垃圾山”能搬走吗?

拾荒囤物老人的生活习惯、情感需求和生命安全孰轻孰重,答案似乎很明显。

采访中,记者很认同海淀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员顾涛的一句话,“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和情感需求,但安全底线不容突破。”

然而,回到现实,解决拾荒囤物问题却往往陷入两难境地,搬走一座座“垃圾山“,需要各方的耐心和恒心。

谢稚鹃建议,相关部门在关注关爱独居老人时,可以将对囤积障碍的干预前移。如果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陪伴,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所以,废品杂物虽然清理干净了,如何预防此类问题,才是更值得思考的课题。不要等到积重难返,老人心中和家里的“垃圾山”已难以搬走。

北京晚报

相关文章

“我背您去安全的地方” 他背起老人跑出车流

4月28日中午1点左右,重庆市公安局特警总队十支队综合大队民警何飞,从总队参会返回支队驻地途中,驾车行驶到渝北区北环内环立交桥面时,看见一名老人正蹲坐在隔离绿化带上,周围车辆呼啸而过十分危险。何飞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当时老人出现的位置是在最内侧车道的白色实线旁,而且老人身穿绿色马夹,贴着护栏蹒跚挪动,
2025-04-30 08:03:00

山西网红地“聚宝盆”汽车炫锅场发生事故,致一人死亡,最新通报→

4月28日,记者获悉,山西蒲县网红地“聚宝盆”汽车炫锅场发生事故致1人死亡。记者获取的视频显示,一汽车在该场地内漂移时撞到坑边一人。▲视频截图蒲县医疗部门工作人员称,事发时派了120救护车,但到半路上被对方取消。蒲县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事故发生于24日,但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当地已经成立联
2025-04-29 21:03:00

年轻人和老年人做邻居 作息有区别 噪音巧化解

楼上楼下,分别住着年轻人和老年人,作息有别,难免出现“一方动静较大吵到另一方”的尴尬情况。如何处理,才不会影响邻里和谐?连日来,多位网格员结合最近发生的事例,道出了处理妙招。大家若遇到,可借鉴尝试。源头解决 31岁的张强,租住在铝厂小区。他在烧烤店工作,深夜才下班。由于油烟味重,到家后,他要清洗当
2025-04-28 19:40:00

淡雅蓝色成为春夏女装流行色​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各大商场的春夏女装已全面上架。近日,记者走访多家商场发现,淡雅蓝色成为流行色,从连衣裙到上衣,从短裙到长裤,各种款式的女装中都能看到淡雅蓝色的身影。在站前一家商场的女装门店,淡蓝色的T恤、针织衫、连衣裙、短裤、包包被挂在了橱窗显眼位置。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今年春夏最新款,刚刚
2025-04-28 18:50:00

广交会惊现印度诈骗集团,还和主办方起冲突?官方回应

近日,有多家自媒体发布了关于广交会上有参展商遭遇诈骗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在《广交会印度客商样品诈骗频发!我国企业这么大需要警惕!》一文中,发布者称有浙江企业遭遇“样品诈骗”,印度客商承诺采购300台数控机床,却在拿走价值12万元的样品后失联。记者向浙江参展团的有关负责人求证该消息,对方表示:“正在
2025-04-28 12:00:00

扮靓“颜值”“气质”筑牢巴渝和美乡村底色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伟平四月的巴渝广袤乡村,千山万壑流碧,风景如诗如画。在巴岳山的掩映下,铜梁区土桥镇六赢村,尽收眼底。白墙灰瓦的民居、干净整洁的院落、潺潺流动的溪水、色彩斑斓的山林……如一幅画里乡村,梦里乡愁的泼墨山水画,让人流连忘返。近年来,在巴山渝水间,各具特色的现代版“桃花源”,随处可
2025-04-27 19:14: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