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何以合肥”?常住人口破千万,合肥跻身“双万城市”16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1 20:57:00    

安徽省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合肥市常住人口达1000.2万人,正式迈入“千万人口城市”行列。至此,合肥正式成为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万亿、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的“双万城市”。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公众印象中的安徽及合肥在长三角地区显得较为“边缘”,特色“模糊”,在国家新一轮区域格局调整中,合肥凭何实现“突围”?又将给大湾区与长三角在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竞争中,带来怎样的不确定性?

近三年累计增加超50万人

近年来,合肥常住人口持续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合肥市净增常住人口分别为9.5万人、16.9万人和21.9万人。2024年,合肥常住人口比2023年末增加14.9万人,近三年累计增加超50万人,达53.7万人。

从人口结构看,2024年,合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6.38%,接近九成,高于全国、全省19.38和23.81个百分点,在省会城市中排在靠前位置。

随着合肥的“入围”,我国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增至18个,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武汉、天津、西安、苏州、郑州、杭州、石家庄、临沂、东莞、长沙、青岛、合肥。

经济的表现也同样抢眼,2024年,合肥GDP为13507.7亿元,同比增长6.1%,增幅位居万亿GDP城市之首。

至此,合肥成为全国第16座同时实现“万亿GDP”与“千万人口”双指标的核心城市,也是长三角地区继上海、苏州、南京之后的第四座“双万城市”。

从战略“边缘”到“科创”鲜明标签

资料显示,合肥第一波人口扩张,来源于三分巢湖带来的直接增量。2011年,合肥与芜湖、马鞍山三分巢湖,得到4380平方公里土地,并直接带来206万人口增量。

一次性增量过后,2012年到2024年,合肥常住人口从757.2万人增长到1000.2万,特别是最近几年增长加速,近三年累计增加超过5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为外地来肥的迁移人口。

数据显示,在2024年净增常住人口中,迁移来肥人口达到13.1万人,占净增常住人口87.9%,占比近九成。

这些人为何而来?合肥的吸引力在哪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石智雷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合肥及安徽的鲜明标签,“如果说郑州是交通枢纽、武汉是九省通衢,那么合肥是实现了从一个传统省会到科创枢纽的转变。”

近几年,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合肥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走在全国前列。2024年,合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创近3年同期新高。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核心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以及芯片、集成电路等行业,已经形成紧密扎实的集群,具备引领性。

石智雷认为,合肥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政策导向的把握和发力都很精准。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与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相比,合肥给外界的印象有些“模糊”。

实际上,合肥很早就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确定了朝东发展的思路,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区域发展红利。但是,长期以来,“安徽又似乎是处在区域发展和战略定位的边缘地带。”石智雷说。

他认为,在国家新一轮区域格局调整过程中,合肥能够坚持把握住真正的战略定位和政策导向,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能够实现这一轮突围的关键。

既是劳动力,也是消费者

更多的人口对合肥意味着什么?石智雷认为,人口要素有两种属性,既是劳动力也是消费者。产业的转移与发展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劳动力聚集之后会带来新的消费需求。

“高素质人才来了以后,当其有生活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时候,就会带动服务业、零售业的发展,比如餐饮、家政等千行百业。”石智雷表示,以人口为撬动,能够带动工业及服务业发展,同时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盘活整盘棋。”

数据显示,2024年,合肥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1%,创近3年同期新高。城镇消费品零售额首破5千亿元、达到5167.74亿元,增长4.0%。

从就业情况来看,2024年,合肥城镇新增就业21.43万人。与其经济总量接近的济南,2024年新增城镇就业21.59万人,二者十分接近。

人口正从大湾区“流回”长三角

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第一的城市是武汉,2022年为长沙,2023年为合肥。而此前的2010年至2020年,人口增长最多的城市多为广州、深圳、杭州等。

石智雷所掌握的数据支持了上述内容。据他介绍,中部省份曾是人口流出大省,湖北、湖南等地的人口大量向珠三角地区迁移,但是在过去10至15年间,迁移发生了改变,人口开始从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

分析原因,石智雷表示,从2009年全球次贷危机开始,掀起了新一轮国际格局演变,对中国来说,表现为中美贸易冲突、中国出口受阻等。

受到大背景变化的影响,东部沿海产业开始向内陆转移,人口也随产业迁移。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迁移人口素质更高,多为文化程度更高、知识水平更高的劳动力。

这是否意味着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石智雷认为,在新一轮区域格局调整中,经济的重心正在从原来的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并且还辐射到长三角及其更大的区域范围。

石智雷告诉记者,经济增长有两种效应,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目前,长三角的虹吸效应已经基本完成,扩散效应更为明显。比如,从上海扩散到苏锡常、南京和安徽部分区域,“这是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石智雷说。

未来长三角与大湾区的竞争将会如何?石智雷认为,在当前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竞争中,从上海、杭州、南京以及合肥的整体表现来看,长三角展现出了更强的创新能力,具备更多优势。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相关文章

上海市总工会“五一”期间推多项重磅活动 全城致敬劳动者

中工网讯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上海市总工会准备了多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全市劳动者致敬。从云端小屏到户外大屏,从穿越城市上空的无线电波到地铁广场里的集中展示,今年“五一”期间,整个申城都将被浓浓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所围绕
2025-04-30 08:21:00

起步早、生态好、政策足!模速空间“C位出道”的阶跃星辰点赞“模都”

4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来到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记者获悉,在“模速空间”展馆中,上海大模型独角兽企业阶跃星辰演示了旗下基础大模型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其中基础大模型起到重要作用,是一场需要定力和实力的‘科技长征’。”阶跃
2025-04-29 23:26:00

西岸美术馆上新!蓬皮杜开启“新风景”,大卫·霍克尼带你走“瓦格纳之路”

4月28日,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新一轮五年展陈合作首个常设展“重塑景观”开幕。同时开幕的还有特展 “建造上海:1949年以来的建筑、城市与文化”,以及沉浸式艺术展“大卫·霍克尼:更大,更近”,西岸美术馆以全新的姿态,迈入一个更具前沿性与开放性的阶段。杜布菲作品《幸福的乡间》蓬皮杜中心主任罗朗·乐朋
2025-04-29 07:35:00

速看!“五一”期间江西主要城市、高山旅游景点天气预报来了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沈冠楠报道:4月28日上午,“五一”假日期间,省内主要城市、高山旅游景点逐日天气预报出炉,具体如下:
2025-04-28 16:49:00

苏丹地方组织:首都地区30多名平民遭杀害

喀土穆消息:苏丹地方组织和民间机构27日说,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当天在首都圈的恩图曼市杀害了30多名平民。苏丹地方组织“萨勒哈中心抵抗委员会”27日发表声明说,当天上午,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在恩图曼市南部萨勒哈地区绑架并杀害超过30名手无寸铁的平民。另据苏丹民间机构“苏丹医生网”同日发表的声明,苏丹快速支援
2025-04-28 07:42:00

直击沪农商行业绩会:连续五年不良率低于1%,下一步将聚焦四个“进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览青 上海报道“一直以来,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百年老店’,稳健是上海农商银行最大的特色。”在沪农商行(601825.SH)近日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徐力表示。徐力用“六个稳”全面回顾了2024年上海农商银行在收入盈利、业务规模、资产质量、股东回报、品牌形象和战略策略方面的稳
2025-04-27 18:59: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