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声丨千百年前的西安咸阳机场“原住民”,你见过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9 08:43:00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陶韬

有人以“一座洪渎原,半部中国史”来评价这片土地。

近日,开设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内上夹层的西部机场博物馆正式开馆,这也是全球首个设置在机场内的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

西部机场博物馆设置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上夹层。潮新闻记者 陶韬 摄

馆内展出的文物,以历年机场考古发掘出土的120余件文物为主。从西汉的彩绘陶壶到十六国的彩绘陶女乐俑,从北周的东罗马金币到隋代的彩绘陶驮囊骆驼……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文物,同时也是咸阳机场的“原住民”,静静地陈列在展柜内,向人们讲述着历史。

陶十二生肖俑。潮新闻记者 陶韬 摄

10秒抢光预约名额,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多个海外社交平台发文推介,开馆首日即有当地村民、外国友人专程前来……相较动辄数层楼的博物馆,建在机场的这家西部机场博物馆可谓“迷你”,馆藏文物数量也不多,为何创造了如此大的流量、吸引了这么多人的关注?近日,潮新闻记者前往西安实地探访。

机场文物之旅出圈

每日600席最快10秒“抢光”

3月4日下午,潮新闻记者乘机降落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发现T5航站楼里几个人正在“逆行”——拿好行李没有直接出站,反而前往值机层玩起了“机场walk”,目的地是仿唐式建筑里的西部机场博物馆。

西部机场博物馆开业已有一周,吸引了不少旅客、当地村民、外国友人、游客赶来。潮新闻记者了解到,博物馆每天有600个对外预约名额,需要提前三天开抢,最快的一次10秒抢光。

“能这样度过在机场的时间,是一种很有趣的体验。”德国友人Jonah Alber刚刚探展出来。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全程“文化游”,在前一站北京参观了故宫,在西安去了兵马俑,参观西部机场博物馆后即前往上海。

珍宝馆目前展出的是春秋早期的击奏体鸣乐器“秦公镈”。潮新闻记者 陶韬 摄

西部机场博物馆整体采用仿唐式建筑风格,总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设有四方馆、珍宝馆、临时陈列展等,展出文物涵盖先秦至明清的中国古代多个历史时期,重点展品是四方馆内120余件在机场建设过程中出土的文物。此外,每期精选一件陕西代表性文物在珍宝馆进行轮展。

西部机场博物馆讲解志愿者罗巍是西部机场集团员工,有过14年的业余文博讲解经验,开放一周以来“泡”在博物馆讲解超过20场,潮新闻记者恰好赶上了一场。

“第一件展品是一件青铜器——秦铜锺。这可不是用来敲的‘钟’,这是盛酒的容器,2010年西安机场二期扩建时出土。”罗巍介绍,展示在机场建设时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是这个博物馆最大的特色。

秦铜锺 潮新闻记者 陶韬 摄

在罗巍看来,文物自身就会讲故事。据他观察,游客最感兴趣的是“有故事的展品”,以及和自己熟知的历史人物、事件能够联系起来的展品。

“讲到鎏金银蛤盒,自然会提到墓主窦希坚是李隆基的舅舅;介绍彩绘陶女乐俑,除了介绍古代女子乐团,还会转述考古领队的介绍,‘这31件展品完全按照出土时摆放的位置来放置’;提到彩绘陶载丝骆驼,除了描述古丝绸之路上商贾以骆驼运送丝绸的场景,还不得不提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的趣事。”罗巍说,在互动影像技术、部分文物配备四国语言讲解的“加持”下,丝路贸易场景、唐代长安盛景得以再现,颇有沉浸感。

彩绘陶女乐俑展示了古代女子乐团演奏时的场景。潮新闻记者 陶韬 摄

“‘千秋万古功名骨,尽作咸阳原上尘。’在这里讲着文物,就感觉仿佛穿越了历史,在一个会客厅里和北周皇帝、隋朝贵族拉家常,一起掰着泡馍,把历史揉到腹中。”罗巍说,文物诞生于历史上的“打工匠人”之手,也成为供现在的民众享受的文化瑰宝。

网友调侃反成“金点子”

机场把建设期间出土的文物“请回家”

“机场X博物馆”,这样的跨界组合,故事是怎么开始的?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带着网友的疑问,潮新闻记者找到了西部机场集团(西安)商业发展公司文化运营部经理、西部机场博物馆筹备团队核心成员侯超求证。

“其实也超乎我们的预料。可能因为是机场与博物馆跨界合作的形式比较新颖,以及我们的定位是‘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所谓‘在地文物’就是在当地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在文物原本的‘家’听它们的故事,这种体验比较新奇。当然,除了有厚重历史的博物馆,航站楼也有很现代、很可爱的文创产品。”侯超说。

四方馆展出文物的介绍中包含其出土时间及地点。潮新闻记者 陶韬 摄

故事的缘起,始于四年前的网友提议。2021年2月,陕西省文物局官方微博(@汉唐网)发文,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范围内,勘探发现各类遗迹4600余处,包括各时期古墓葬3500余座,春节假期考古人员等全力开展重点建设区域的考古发掘。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让“机场扩建秒变考古现场”的话题登上热搜。不少网友表示,“这里都能建一个博物馆。”

网友的调侃,在机场看来却是“金点子”。

“很少会有近几年刚出土的文物就开始展出,但网友一呼吁,我们想要响应。”侯超说,策展主线从一开始就清楚明晰——要讲一个机场建设与文物保护有关的故事。

可问题来了,非文博系统的单位如何去建设一家博物馆?故事怎么讲,文物何处来,讲解人又从哪里找?

彼时,机场方还不能预知会有如此多访客专程前来,博物馆的定位还是填补旅客的“碎片化时间”,针对的是赶时间的“空中飞人”。因此,机场决定主打“小而美”,将参观全程规划在15至30分钟之间较为合适。

在多方协调下,文物借展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据侯超回忆,“这些文物从图片上看和真实的样子其实会有一些区别,就像作为身份凭证的杨全节鱼符,我们会以为它是手掌大小,但其实不足手指长度,很‘便捷’。都是专家带领我们一件件挑出来,适合讲故事的文物。”

西部机场博物馆讲解志愿者罗巍正在讲解。潮新闻记者 彭鹏 摄

第一批讲解志愿者,是机场的8名员工,来自安保、党建、投资经营等多个部门。除了罗巍做过文博讲师有过相关经验,更多的则是文博爱好者主动报名,经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专家来对文物进行介绍、培训后,开始了“干中学”。

“员工来讲解,优势在于我们都对这些文物有感情,从它们出土之时我们就很关注相关消息。”侯超说,目前正在招募讲解志愿者,同时收集网友、热心市民的意见,计划在一段时间之后对展陈文物、预约限流错峰、客群进行调整,优化访客体验。

文物走出“方寸”天地进入生活

交通枢纽成为文化传播窗口

事实上,机场等交通枢纽正是人们抵达一座城市的“首站”和“末站”,是人们感知一座城市和回眸一座城市的窗口。

一直以来,全球各地的众多机场里,诞生了一批“网红”,刷新着人们对机场的理解。在“有阳光就足够了”的新加坡,樟宜机场凭借全球最大室内瀑布,成为“游客推荐打卡点位”之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齐全的过夜设施和多样的美食让这里被称为“特种兵旅客的安乐窝”,别样展示着城市的温度和包容。

文物走出了“方寸”天地,却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卫红认为,西部机场博物馆的尝试,标志着博物馆业正从“坐等观众”向“主动抵达”转变。

位于西安地铁“钟楼站”的古井遗址。潮新闻记者 彭鹏 摄

此前,西安在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已有不少尝试。“文物的到来让交通枢纽成为文化传播的场所。”刘卫红介绍,位于西安地铁“钟楼站”的古井遗址,“泾渭半岛站”的桥梁主题地铁博物馆,也都曾是外地游客慕名而来的城市打卡地,让大家乘着地铁触及历史与文化。

“西部机场博物馆的设立,巧用了‘空档期’,让那些百无聊赖的游客,可以以惊艳的眼光,凝视陕西的文物珍宝。”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孙小荣认为,西安作为为数不多的文旅“常红”城市,一直在通过“场景再造”提升在地文化的体验感。

来访者倾听多语讲解。潮新闻记者 陶韬 摄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文博热”的兴起,访客对博物馆也产生了更多的期待。例如,不满足于静态的观赏,还期待文物可以实现动态的互动;仅在现场体验还不够,还期待有“可带走”的文物文创;仅解说还不够,还期待有文物背后更多趣味化的故事。

孙小荣建议,博物馆需要在创意化陈列展示、流动化巡回展演、艺术化情景演艺、技术化虚实互动、文创化产品衍生等方面立体、多维地来展开文物叙事和场景营造,为游客和文博爱好者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观看”“体验”和“收藏”方式,实现文化价值的深度转化。

“不一定总是人群去寻找文物,文物也可以主动寻找人群。”孙小荣说,以灵活策展的方式打造“流动的博物馆”,进行“去地点化”的策展和巡展,可以成为一种常态。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

扩容扩时、提效提质、量质并进……多举措满足游客深度文化体验期待

央视网消息:“五一”假期即将到来,西安多家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取消闭馆日。“五一”假期期间,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开始检票时间由早上8时30分提前至7时,停止检票时间由下午17时推迟至19时,门票数量日均增加1.5万张,每天门票投放总量将达到8万张。西安博物院在5月1日至10月31日,延长开放时长和
2025-04-30 11:06:00

“我背您去安全的地方” 他背起老人跑出车流

4月28日中午1点左右,重庆市公安局特警总队十支队综合大队民警何飞,从总队参会返回支队驻地途中,驾车行驶到渝北区北环内环立交桥面时,看见一名老人正蹲坐在隔离绿化带上,周围车辆呼啸而过十分危险。何飞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当时老人出现的位置是在最内侧车道的白色实线旁,而且老人身穿绿色马夹,贴着护栏蹒跚挪动,
2025-04-30 08:03:00

铁路五一假期运输预计发送旅客1.44亿人次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记者樊曦)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铁路五一假期运输29日全面启动,自4月29日至5月6日,为期8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44亿人次、同比增长4.9%,客流最高峰为5月1日。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五一假期,旅客探亲、旅游、踏青等出行意愿强烈,客流呈现出行
2025-04-30 00:00:00

“小学教材逼疯家长”,是时候给家长减负了!

家长不是“作业质检员”,用旧的知识储备强行辅导,既违背教育规律,也模糊了家校共育的边界。“万的第二笔不是撇吗?”“司马光砸的是瓮不是缸?”“嗯的拼音竟然不是en而是ng?”“数学题20-x=9,原本两步就能得出答案,现在需要五、六步?”△ 社交平台上,部分教材修改内容引发网友讨论最近,一篇《逼疯家长
2025-04-28 19:44:00

最新“蜀道数据”出炉 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发布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蜀道,作为中国大地上一个独特的文化与地理符号,承载了中西部地区3000余年的文化积淀与发展历史。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项目自2024年3月启动以来,在国家文物局的统筹下,川、陕、甘、渝四省市考古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协同联动,对蜀道全线展开系统性调查与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对金牛道
2025-04-26 15:07:00

电影《海洋深深》:聚焦深海探索与生态保护

由国家自然博物馆出品、中影动画产业有限公司承制的4D科普电影《海洋深深》22日在京首映。影片聚焦“深海探索与生态保护”主题,以高清数字影像展现从海面至深海的壮丽景象,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深海探险。据了解,主创团队耗时两年走访多所海洋专业研究机构,基于真实科研数据构建影片中的海洋世界。主创人员表示,希望
2025-04-26 08:43: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