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化“新医科”建设恰逢其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7 09:03:00    

崔亚丽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今年是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第三年。从连续两届担任陕西省政协委员到有幸成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我提出的提案大多是围绕自己熟悉的生物医学、健康、教育等领域。

来北京前几天,我还在加紧开展有关基层“新医科”建设的调研。这场调研范围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到大学课堂,受访人员既有基层医护人员、老百姓,也包括未来即将走上医护岗位的学子。我发现,老百姓对于全科医生、智慧医疗以及疾病和健康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基层还缺少很多综合性、复合型的医学人才,深化“新医科”建设恰逢其时。

基层的呼声、学生的需求和老师的思考,映射出基层医疗体系面临的现实难题。在我看来,高校人才培养要围绕国家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一方面培养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即医工融合、医文融合的人才。

2024年,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井喷式爆发,“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成为全球医学教育、临床实践和产业创新的重要方向。智能医学工程是医、理、工高度交叉的学科,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智能传感等技术手段,能够解决医疗健康实际问题。截至2024年4月,在教育部备案“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高校有76所,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3月5日上午,我认真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感到十分振奋。报告提到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还提到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对此,我深表赞同。这是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重要体现,为深化“新医科”建设,构建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链条智慧医疗生态,应对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医疗资源不均衡等挑战指明了重要路径。

推进人工智能与医科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撬动“新医科”建设的关键支点,更是破解基层医疗困境的一把“金钥匙”。为此,我认为,教育部可拨付专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智能医学工程”学科建设,设置《医学人工智能基础》《医疗大数据分析》《智能诊疗技术》等课程,同时鼓励高校与医疗机构、科技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智慧医疗健康领域复合型人才。(本报记者 王禹涵整理)

相关文章

600余名康养领域专家齐聚崇州 “康养黑科技”扎堆亮相

红星新闻网7月27日讯7月26日—27日,2025年第四届中国智能康复学术与产业大会在崇州举行。会议以“人工智能赋能康复医疗”为主题,重点加强“政医学企”多维度合作,推进人工智能+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以街子古镇群康养旅游度假区为调研样本,邀请中国康复医学会党委书记彭明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国
2025-07-27 19:54:00

重庆机场一批“黑科技”下周“上岗” 让旅客出行更舒适便捷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黄乔 实习生 胡云凤7月25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里,智能机器人“渝飞飞”的“面部”屏幕不断刷新着航班信息,背部的行李舱正在演示收纳功能。记者了解到,这款能导航、运行李的智能机器人,是重庆江北机场即将上线的“黑科技”之一。除此之外,智慧航显、机械手自动装载系统、自主
2025-07-25 20:04:00

艺术装点乡村,直播带旺好货!高校青年赋能濠江“百千万工程”

“我们想用年轻人的方式激活乡村。”近期,濠江迎来54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突击队,大学生们聚焦地方特色农业、乡村振兴、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领域在濠江开展实践活动。从文化传承到美育播撒,从直播带货到科技助农,从医疗义诊到心灵关怀,高校青年带着他们的科创农业思维与对艺术乡建的独特
2025-07-24 20:26:00

新蔡县开展夏季游泳场所专项监督检查

全媒体记者 魏敏 修东莉 通讯员 赵磊夏季是游泳场所客流高峰期,为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消除潜在健康隐患,严防传染性疾病传播,保障每一位游泳者的健康权益,新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积极行动,7月21日,对辖区内多家游泳场所开展一次扎实的卫生安全专项监督检查行动。在专项检查过程中,卫
2025-07-23 10:46:00

记者实地探访:伊利如何引领中国牛奶实现“从追赶到超越”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谭勇7月13日,中国奶业大会发布重磅报告:中国奶业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和奶业发达国家之间上百年的差距,蛋白质、脂肪、体细胞、菌落总数等核心指标的总体水平优于欧盟标准,中国牛奶已经是世界级的品质。伊利原奶的菌落总数更是远优于欧盟标准,实现了划时代的进步。河南是全国消费大省、农
2025-07-21 21:23:00

广西打造“超级接口”汇聚技术、市场与资源

图为南宁市一家企业的人工智能展厅。叶子榕摄(中经视觉)近来,位于广西南宁五象新区的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南A中心”)吸引着无数关注的目光:今年以来已签约国内人工智能项目43个,涵盖算力算法研发、智算设备制造及智能体应用开发等领域;6月29日,首批16家东盟国家企业完成签约,人工智
2025-07-20 06:59: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