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鱼会有重金属污染吗?如何挑选、食用更健康?一文详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4 07:24:00    

中国人喜欢吃鱼,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人担心鱼类、水产会不会有重金属污染,比如汞污染的风险,鱼到底该怎么挑选、怎么吃更健康?这些问题,来一一解答!

吃鱼的好处

可不只是健脑

鱼肉作为“白肉”的一种,比起猪牛羊肉来说,热量和饱和脂肪的含量更低,钙等矿物质的含量相对更高,可以作为减重、减脂期的优质蛋白质来源。

而且,鱼肉中富含的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呈鲜味氨基酸,让鱼肉自带鲜味。这使得我们在做鱼时不用经过重油、重盐、高糖的深度加工,只需清蒸或煮汤,就能美味诱人。

再加上不少鱼(尤其是多脂的海鱼、部分淡水鱼)体内DHA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对于促进大脑细胞、视觉细胞的发育和健康也多有裨益,很适合作为日常补充 DHA 的良好食物来源,对于大脑处于飞速发育期的婴幼儿、需要补充 DHA 的老人、年轻人而言,都是相当推荐的食物。

另外,不少鱼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不低,而其他常见食物中的维生素D含量均不高。对于缺乏日晒、食物中维生素D匮乏的人群来说,很适合多吃鱼。

鱼肉有重金属?

哪些鱼重金属含量更高?

水体中的一些重金属,如汞、铅、砷、镉,可以通过水体或者含有重金属的藻类等,在鱼体内不断富集,而且代谢时间很长。

以往,人们认为深海的大型鱼比淡水鱼更容易遭受重金属污染。这个结论有一定道理,也有相应的调查研究结果支撑。不过,鱼体内重金属污染情况也和不同海域、鱼的种类和年龄等因素有关。

在全球范围内,鱼的重金属含量存在这样的一般规律:

肉食鱼>杂食鱼和草食鱼;

体形大的鱼>体形小的鱼;

年龄大的鱼>年龄小的鱼。

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出的“不推荐”(汞含量高)级别中,就包含了鲨鱼、剑鱼、方头鱼、大耳马鲛鱼、大目金枪鱼、马林鱼等大型肉食性鱼类

而不同海域也对鱼体重金属含量有影响。根据一份调查研究结果,就我国而言,东海渤海地区的野生鱼体内汞含量高于养殖鱼;南海的海水养殖鱼体内汞含量高于野生鱼。同时,在这份调查中,石斑鱼、金线鱼、鲶鱼、鳜鱼等肉食鱼显示出了较高的汞含量,这也符合我们前文提到的一般规律。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也有关于鱼体含汞水平的提示,其中也列出了如金目鲷鱼、剑鱼、方头鱼、大目金枪鱼、蓝旗金枪鱼、旗鱼、鲨鱼等汞含量较高的肉食鱼。这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给出的“不推荐食用”类目相似。

再者,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便同一种鱼,也应该避免选择体重过大的,这主要是因为体重较大意味着鱼龄较大,不仅肉质不一定细嫩,也容易通过吃吃喝喝富集到更多的重金属。

不过,大家可以放心的是,上述调查结果同时指出,目前我国水产品的汞含量整体上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考虑到我国人群鱼类摄入量不达标,全人群摄入水产品所致的每日汞暴露量普遍低于膳食暴露量与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发布的经食品甲基汞每周耐受摄入量 1.6 微克/公斤体重,健康暴露风险总体上处于可接受水平。

无论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还是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比较推荐的低汞、高DHA鱼类包括:三文鱼、鲈鱼、沙丁鱼、凤尾鱼、大黄鱼、罗非鱼等。一些贝类也属于低汞的安全范畴,如蛤蜊、蟹、牡蛎、扇贝等,物美价廉,也是可以选择的。

想要尽量远离重金属

吃法也有讲究

除了熟悉哪些鱼可能重金属含量更高,在对鱼进行烹饪加工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技巧可以尽量降低我们摄入重金属的风险。

1尽量避开上面不推荐的几种大型鱼类

上文提到的大型鱼类、肉食性鱼类应尽量避免食用,尤其是我国常见的石斑鱼、金线鱼、鲶鱼、鳜鱼等。

2搭配一些促进人体重金属排出的食材

人体有清除、排出重金属的能力。只要不是长期、大量吃重金属含量高的鱼,一般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不算大。如果能在烹饪过程中加入一些促进人体排出重金属的食物,如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粗杂粮和蔬果,则能更好地预防伤害。

3食物多样化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食物多样化的优势,既降低了对可能含重金属的鱼类的使用量,也能充分发挥不同食物营养素种类不同,不同营养素相互协作的健康效果,来最大程度地降低、分摊、抵消可能因重金属摄入带来的健康风险。

举个例子,担心重金属的存在伤害大脑和神经系统,我们可以通过多吃一些有益大脑和神经系统健康的食物,如富含DHA的三文鱼,原味坚果等。担心重金属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可以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等。

总而言之,食物多样化无论从丰富营养,还是预防慢性病,以及对抗重金属对健康的危害等方面,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最后,鱼肉的摄入也要注意量的限制。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正常成年人每周建议吃2次鱼,差不多300~500克的量。做鱼时以清蒸为好,尽量避免煎炸烧烤的方式,以免破坏鱼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也防止因为煎炸烧烤而增加致癌物的含量。

(稿件来源:科普中国)

来源: 央视新闻

相关文章

又萌又猛 “鹰”姿飒爽

近期,不少厦门市民在东山水库、筼筜湖等地,用镜头捕捉到猛禽的踪影,其中不乏“猫头鹰”领角鸮等小型猛禽,也有体型更大的“老鹰”黑鸢等。有意思的是,随着天气转热,不少猛禽也开始“有选择”地出现——清晨或傍晚,即气温没那么高的时候,它们的活动较为活跃。观鸟爱好者表示,猛禽在厦门市区的频频现身,从另一个侧面
2025-07-24 07:54:00

新蔡县开展夏季游泳场所专项监督检查

全媒体记者 魏敏 修东莉 通讯员 赵磊夏季是游泳场所客流高峰期,为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消除潜在健康隐患,严防传染性疾病传播,保障每一位游泳者的健康权益,新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积极行动,7月21日,对辖区内多家游泳场所开展一次扎实的卫生安全专项监督检查行动。在专项检查过程中,卫
2025-07-23 10:46:00

记者实地探访:伊利如何引领中国牛奶实现“从追赶到超越”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谭勇7月13日,中国奶业大会发布重磅报告:中国奶业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和奶业发达国家之间上百年的差距,蛋白质、脂肪、体细胞、菌落总数等核心指标的总体水平优于欧盟标准,中国牛奶已经是世界级的品质。伊利原奶的菌落总数更是远优于欧盟标准,实现了划时代的进步。河南是全国消费大省、农
2025-07-21 21:23:00

海鸥扑向雏鸭 鸭爸爸奋勇驱敌

近日,一段“鸭鸥大战”的视频流传网络,迅速引起网友关注。视频中,数只雏鸭正在成年鸭子的看护下踱步,气氛轻松仿佛家庭出游。此时,一只海鸥突然从镜头上方飞扑而下,直直落到了雏鸭们身旁,而就站在一旁的成年鸭子见状立刻进入“战斗形态”,鸭头伸直冲向海鸥,迫使对方不断扑闪着翅膀躲避,最后飞离地面。另一只成年
2025-07-07 15:30:00

“频繁洗头致脱发”是真是假?健康解读来了

“喝有水垢的水易得肾结石”“频繁洗头致脱发”“伤口须用酒精消毒”……这些说法是真是假?如何科学判定真假?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通过官方渠道,针对多个常见误区,邀请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进行针对性科普。误区一:喝有水垢的水容易得肾结石水垢,是水里的钙离子、镁离子与碳酸氢盐在加热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和氢氧
2025-07-07 08:43:00

别让“健身”变“伤身”,爬山和跑步时如何正确“护膝”?

【来源:江苏省体育局】清晨的公园、周末的山野总能看到有人背着登山包征服台阶有人穿着跑鞋冲刺跑道但你知道吗?运动带来健康的同时,也伴随着潜在风险爬山、跑步方法不当会损伤膝盖如何正确护膝?一起来看看~这种行为真的很伤膝爬山:夏天天气炎热,不少人喜欢到山里避暑,还可以顺便爬山,帮助锻炼身体。但上山时,膝盖
2025-07-05 10:08: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