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7公斤“背包里的康复师”,普陀这家企业让智能康复走进家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18:16:00    

一台仅有办公投影仪大小、重量仅7公斤的“智康机器人”,正悄然改变中风患者的康复方式。这款“背包里的康复师”,通过游戏化训练模式,让患者在家就能完成专业级上肢康复。“我们不只是做一款设备,而是希望让科技真正服务于生命质量的提升。”上海智康加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康加”)创始人徐培麒道出了这款产品的研发初衷。

小体积大作为

徐培麒硕士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高级控制与系统工程专业,回国后,他带领团队从事智能康复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徐培麒坦言:“看到市面上现有的康复机器人通常价格昂贵且体积庞大,难以满足居家训练的需求,导致许多患者不得不中断训练,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功能恢复。”徐培麒希望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来解决本土市场的群众需求,帮助上肢功能障碍人群提高生活质量。正是这种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的交织,催生了这款便携式上肢康复机器人的诞生。

“康复的黄金期只有6个月,但许多患者因费用高、距离远错过了最佳时机。”作为一款全周期多场景便携式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智康机器人”能够轻松实现多场景应用,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社区训练室,都可以满足其使用条件。将工业级协作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技术移植到康复领域,“智康机器人”让患者在家就能完成专业训练。

让中枢神经“动起来”

与传统被动牵引不同,“智康机器人”的秘密在于“主动参与”。智康加针对老年人的兴趣特点,巧妙设计了多样化的康复游戏,来匹配不同的康复疗程。徐培麒介绍道:“这些游戏不仅为康复过程增添了乐趣,而且通过设置游戏关卡、提高游戏难度,为康复患者每次训练设定了清晰的目标。”

“智康机器人”内嵌了钓鱼、五子棋、碰碰车等多款休闲益智的康复训练游戏。患者只需将患肢放置在设备上,系统便会利用力控制算法捕捉患者的反馈,自适应调整辅助力度,引导患者通过游戏挑战完成上肢的屈伸、外展等动作,进而促进上肢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和肌肉力量的增强。

对于许多患者而言,康复初期可能完全无法自主运动,需要依赖机器人的牵引。但随着康复进程的逐步推进,患者开始逐渐能够自主用力,此时算法会根据患者的力量强度,适时调整机器人的辅助力度……在这个过程中,患者脑中想实现游戏里的某个目标的想法,也会促进大脑中枢神经的激活,从而建立起新的神经通路。

此外,这些游戏设计还融合了丰富的场景和随机惊喜事件,形成正向激励机制,每次训练结束后,还会自动生成训练报告,便于患者和康复师跟踪康复进展。

技术转化的“普陀路径”

入驻普陀创新大厦的“创新里”孵化器,被徐培麒称为“新的里程碑”。在正式成立公司之前,徐培麒和团队一直在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技术转化和孵化。随着项目的成熟,团队从实验室搬进了产业化办公空间,产品也从实验阶段走向市场应用。

生命健康是普陀区重点培育的四大产业之一,结合健康+智能的智康加自然受到了广泛关注。徐培麒感慨地说:“饮水思源,我们希望扎根普陀,专注于居家上肢康复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同时兼顾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在谈及营商环境时,徐培麒赞扬普陀区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通过科创集市、数字创新大会等活动,帮助企业对接市场资源。尤其让徐培麒印象深刻的是普陀区的高效服务,在一次医疗器械备案遇到难题时,普陀区市场监管部门主动上门,仅用3天时间便解决了问题。

如今,立足普陀研发中心,智康加正积极整合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上的供应链,通过与南通、常州等地的制造资源协同合作,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上午去苏州调试零部件,下午回上海开会,高铁就是我们的‘生产线’。”徐培麒笑着说。

对于企业的发展,徐培麒心中早有清晰规划。在地理布局上,智康加将立足普陀,逐步覆盖长三角地区,最终实现向全国的辐射。在产品布局方面,则将专注于上肢康复领域,借助智能康复产品着力解决上肢康复问题,全力打通院内与院外的康复需求,致力于成为居家上肢康复机器人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谈及未来,徐培麒信心满满地表示:“企业将紧密贴合社会需求,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挖掘各类应用场景,全力开发创新型康复机器人产品,构建涵盖医院、社区和居家三级的康复网络,为更多有康复需求的人群提供全面且便捷的服务。”

记者手记

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点上,“智康机器人”的出现不仅是一款产品的创新,更是一种康复理念的改变。它打破了传统康复设备的笨重与高门槛,用轻巧的机身和游戏化的设计,将专业训练融入日常生活,让康复不再是一场枯燥的持久战,而是一次充满希望的主动参与。

徐培麒和他的团队展现的,正是技术创业者最珍贵的特质——用专业解决痛点,用温度填补需求。普陀区的产业土壤与高效服务,则为这样的创新提供了生长的可能。当科技真正以人为中心,康复便不再局限于医院的四壁,而是走进家庭,成为触手可及的希望。或许,这就是智能医疗的未来:让技术隐身于无形,让健康回归于生活。

相关文章

数字化转型与AI赋能下,生物医药行业如何驱动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

当前,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创新研发实力正稳步增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随之而来的生物医药行业转型升级开始加速,从药品仿制迈向源头创新,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生物医药行业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日前,毕马威中国携手海南国际医药创新联合基金会、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北京、
2025-04-29 17:16:00

陕中二附院妇五科完成复发性子宫癌肉瘤盆腔转移淋巴结切除术

近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五科团队迎难而上,在毫米级解剖间隙中完成高难度转移病灶切除,为晚期复发患者重燃生命希望。“6年前那场手术很成功,我以为彻底告别了病魔……”当73岁的李阿姨带着复发的检查报告再次走进妇五科诊室时,盆腔内4cm的转移病灶如同定时炸弹,将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她瞬间拉回残酷的
2025-04-29 17:08:00

伊朗外交部:保留铀浓缩技术是伊核问题谈判“红线”

当地时间28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保留铀浓缩技术是伊朗在伊核问题谈判中的“红线”。巴加埃表示,根据阿曼的安排,下一轮伊朗和美国的核问题谈判定于5月3日举行,三方将共同确定谈判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他强调说,解除美国的制裁符合伊朗人民的最大利益,伊朗不会对实现该目标施加任何限制
2025-04-29 07:52:00

保时捷预计全年营收370亿-380亿欧元 低于此前预期

【保时捷预计全年营收370亿-380亿欧元 低于此前预期】财联社4月29日电,保时捷预计全年营收370亿-380亿欧元,公司原本预计390亿-400亿欧元左右;预计全年汽车EBITDA利润率16.5%-18.5%,公司原本预计19%-21%;预计全年机器人操作系统(ROS)运营利润率6.5%-8.5
2025-04-29 01:36:00

AI赋能打造新质生产力 中国一汽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制造流程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柳姗姗 通讯员 邓志华 张诗淼在AI重构生产力的浪潮中,工业制造的边界正被重新定义。近日,中国一汽积极主导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的迭代开发,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制造流程,率先引入物流拣选与搬运场景,开启了“AI+制造”的深度实践。据了解,为让人形机器人能在复杂的物流区
2025-04-28 16:22:00

中国银河证券章俊:资产重估重塑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

马静 编者按:在当前全球局势中,地缘冲突频繁,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美国近期出台的所谓“对等关税”,本质是贸易单边主义行径,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给全球经济前景蒙上阴影。中国凭借完整产业链与庞大内需市场的坚实底气,以强硬姿态有力反制。如今,中国经济彰显出强大韧性与潜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传统产业转
2025-04-28 15:47: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admin@99-bm.com Copyright © 99便民 鲁ICP备19046937号-5